1959年,西藏叛军主动向解放军发起了进攻,毛主席做出重要指示:“人民解放军一概

不急不躁文史 2025-11-13 11:54:12

1959年,西藏叛军主动向解放军发起了进攻,毛主席做出重要指示:“人民解放军一概不要拦阻,无论去山南,去印度,让他们去!” 1958年起,高原的天就不太晴。昌都、黑河、山南、林芝、江孜,一个接一个冒火星,路被卡,物资被劫,驻藏的机关被围,老百姓遭殃。 到1959年春,叛乱武装涨到二点三万多,抱成一团往拉萨挤。 解放军这边手里的牌并不多,全区五个团、一万出头,分散守在拉萨、日喀则和两条入藏公路两端。拉萨城里更是紧巴:不满员的十三个步兵连,一个轻装甲连,一个炮兵团,加上机关和文工团,算一算两千来人。 四水六岗那支武装在山南折腾,西藏军区差不多三分之一兵力被拖住,想抽身也难。 风声最紧的是3月10日这天。 之前说好,达lai去军区礼堂看文工团演出,时间定在下午三点,噶厦官员和筹委会干部都收到了邀请。礼堂早就收拾干净,茶点摆上,座位铺好。 临到头上,街上忽然传出邪乎话:什么“要毒死”“要直升机劫走”,跟拍戏似的。 两千多人被鼓动到罗布林卡口口声声“请愿”,非要拦着不让出门。卸任噶伦、军区副司令员桑顿才旺仁增当场被乱石砸伤,爱国人士堪穷索郎降措被打死,还被系在马尾拖拽示众,字面意义的惨不忍睹。 噶厦那边三位噶伦下午进军区见谭冠三,嘴上说“并不知情”。这话在屋里转了一圈,谁都觉得不对劲。当天夜里,谭冠三以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理代表名义写信,意思很明白:愿意来当然欢迎,但眼下风大浪急,可以暂时不来。 11日再来一封,点名罗布林卡北面国防公路上有人修工事、摆机枪,通知负责的人立刻拆撤,否则后果自负。 达lai接到信,连日回了两次,话里有忧心,也有打算,说正在劝解、在内部划线,过几天若有把握,会设法前往军区,请妥善安排。 12日,布达拉宫下的印经场聚了一大群人,还号召各宗、各庄园十八到六十岁的男人自带枪弹、干粮,立刻进拉萨。 那一天起,撕破脸的意思已经亮出来。 由此往后,拉萨的街巷像被捏住了喉咙,药王山、罗布林卡、布达拉宫、大昭寺相继落进叛乱武装手里,七千多号人扎在城里,火药味挂在屋檐上。 北京那边的心思盯得紧,3月12日,毛主席指点“军事守势、政治攻势”,劝上层、稳下层。 3月15日,武昌东湖石屋别墅里谈得更透,话掷地有声:“天要下雨,娘要改嫁。”既然要闹,就边平叛边改革;达lai若要走,“一概不要拦阻,无论去山南,去印度,让他们去”。 17日,政治局开会,刘少奇主持,立足点很清楚:坚决平叛,全面改革。 周恩来把外部影子点了一下,说到印度当局与外部势力的牵扯。 就在17日,拉萨的运输站挨了炮,油库和碉堡上空挨了三十多发。当天夜里十点左右,叛乱集团按着谋划把达lai及家属劫走,沿途设岗接应。两周之后,逃至印度。 过后有舆论硬把原因扣在“那两发迫击弹”上,像是想用一把烟雾把路径遮住。 拉萨这头还得稳住,中央早在年初就给了原则:不打第一枪,自卫还击。 谭冠三把城里划成八个防御区,粮柴水弹都压满仓,准备硬扛。他还亲自盯着保护爱国上层,阿沛阿旺晋美、帕巴拉格列朗杰、雪康土登尼玛等人,连同家属加起来有六七百,被妥帖转到安全处。 城南的渡口得卡死,牛尾山就是关键点,驻军副团长吴晨领着连队在19日深夜悄悄上山。 20日凌晨三点四十分,对岸先响了枪。 谁打的头一枪,当即核对,结论明确:叛军先开的火。 几乎同时,市区多处机关也遭袭。五点,军区紧急会议,大家的判断相近:对手人多而散,乌合成群,缺统一指挥,若抢速度、分割吃掉,胜算不小。 十点零五分,三色信号弹冲上夜色未尽的天,炮兵压住药王山的火点,十一时五十六分拿下制高点,西郊与城内的联络被截成两段。 电报这时到了。总参九点三十分发来一纸,“不要动”,落款彭德怀,担心敌我对比悬殊,主张缩防待援。屋里一阵沉默,冷汗顺着鬓角往下流。 谭冠三又把实际情况上报,紧接着收到中央复电,转达毛主席的意图:把叛军牢牢吸在拉萨,外围部队合围,尽可能干净、全部、彻底解决掉主要力量。 到下午两点,总参再次复电,同意还击,认可原定作战方案,手里的指挥权算是握稳了。 晚间一鼓作气,罗布林卡被攻克,叛匪主力大部折在里面。 21日清晨,城内合围成型,小昭寺里的顽抗者被解决。22日九点,大昭寺与布达拉宫的武装递上枪。自十点零五分信号弹升空算起,这场拉萨城内的硬仗走了四十六小时五十五分,歼敌五千三百余名,约占其总数七成。 此后进剿铺开到全区,靠着群众帮把手,打零星、扫尾巴,拖到1962年3月才画上句点。 回过头看,3月10日那场“看戏未成”,成了把门的楔子。 “不拦”听着像松口,其实是把主动权交给现实。 战后,谭冠三进京汇报,邓小平一句“高屋建瓴”,一句“阵地最高的政治工作者”,像是给那段日夜拉扯的日子盖章。

0 阅读:1636

猜你喜欢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