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直在开理想 i6,越开越满意。一句话总结是:这是一台集合了理想过去在增程和纯电两个领域的大成之作。所有理想在增程时代搭载的冰箱、彩电、大沙发,以及纯电时代 MEGA 打造的低能耗、5C 超快充、车内大空间、舒适的驾乘体验,你都能在这台 25 万元的 i6 上体验到。1、理想 i6 的造型延续了 MEGA 的设计语言,造型上的争议到现在还有。但毫无疑问它的争议度是介于 MEGA 和 i8 中间。可以说前面的 MEGA 和 i8 两位大哥,帮 i6 在前面挡掉了非常多的争议和趟过了很多坑。这了也包括之前 i8 的 SKU 事件,后面我们再聊。不过我个人是很喜欢 i5 的造型的,甚至我更喜欢原来没改之前谍照的那个尾部造型。我之前也带了家里长辈和身边的朋友去看过 i6 实车,他们的评价是「和其它车不一样,但不丑」。2、i6 的车身尺寸比 L6 略长一些,4.95 米,不到 5 米,比 L6 长 25mm。轴距刚好 3 米,也比 L6 长 80mm,但带来的车内空间,是和更大的 L7 看齐的。这几天开有个明显的感觉是 i6 的座椅坐垫很长,能完整的把我整个大腿托住,这在其它车上是比较少见的,通常都是一些 MPV 或者大 6 座 SUV 的第二排独立座椅才能给到的体验。但是在 i6 的前排座椅,就能给到了这样的体验。而且 i6 的这套座椅真的很舒服,我之前在店里体验的时候,家人也都一致肯定。从理想 ONE 开始,理想就给车内的座椅配头枕。但之前的头枕都是固定住的,i6 的这套座椅头枕,通过一个小的改动,使得头枕的位置可以上下调节。我是非常不喜欢头枕在后脑勺的位置,非常容易让你被迫「颈椎前倾」。之前我开理想的车,大多数时候都是直接把头枕摘了。但现在不用了,直接把头枕移到下面脖子的地方就可以。3、i6 最让我意外的是它的隔音和底盘水平,隔音水准看齐 MEGA。底盘也结合了 MEGA 的悬浮感以及理想 L9 的运动基因,我相信这能讨好很多用户。首先是悬浮感,我之前一直说 MEGA 的底盘给你的感觉就像是「挑水的时候在水面上放了一块浮板」,走起来只看到水在晃动,但不会溅出来。i6 的底盘在滤振舒适性方面,已经达到 MEGA 得 7-8 成水平。但它同时又保留了 L9 上的那种运动基因,悬挂不会很软,快速变道过弯也能撑得住,侧倾很轻微。过大的颠簸时,空悬的冲击感也很厚实。这个价位里,i6 的底盘应该是能同时满足了年轻人和保留了一家人出行所需要的那种舒适、静谧感。4、续航能耗方面之前分享过:我上班路上一共行驶了78.7km,也是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牛马的真实上班路况,一共走了 2 个多小时,平均时速不到 40km/h,覆盖了绝大部分堵车路况以及高快路段。表显消耗 CLTC续航 89km,算下来差不多 9 折,非常扎实。我也是才发现现在理想的能耗数据做得非常细,驱动能耗占比、空调占比、电器占比、上下坡、滑行、能量回收占比等等,都列得清清楚楚。最后一栏还有胎压建议,能帮你更好的开出低能耗和上续航。5、最后回到一开始的问题,i6 只有一个 SKU。回过头你可以发现,i6、i8 都只有一个 SKU。MEGA 虽然有两个,但卖得最多的还是 MEGA Home 那个版本。这和理想的 L 系列有 Air、Pro、Max 完全不同。在 SKU 方面,i8 就吃过亏。原来的 L 系列分出了 Air、Pro、Max、Ultra 几个不同的版本,区别主要在于辅助驾驶硬件、冰箱、后排屏、空悬等等。之前一开始 i8 也区分了 Pro、Max 和 Ultra 三个版本,区分了辅助驾驶、冰箱、后排屏以及电池大小,延续了 L 系列的策略。但是在 i8 上明显不适用了,用户发现开创了「冰箱彩电大沙发」的理想,竟然只有顶配车型才有,纯电动车用户和增程车用户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后续经过调整之后,仅保留了一个配置,并且价格也下降了。所以这一次 i6 一步到位,只有一个配置,回到最初理想 ONE 刚上市的策略。我估计接下来的改款 L 系列也不会再有 Pro、Max、Ultra 这么多 SKU了,应该也是只提供一个配色,保留 1-2 个选装。总结一下 i6 这台车,我的评价如下:- 造型我个人很满意- 空间非常满意,完全是越级的表现- 续航充电毫无疑问很满意- 驾乘体验非常满意- 辅助驾驶这个版本有回退,不太满意- 你看中了想买问我推不推荐?非常推荐,趁现在还有 5000 补贴、送空悬和购置税兜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