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蒋不知道,小蒋不知道,毛人凤应该知道。真正送出情报、促进舟山解放的,应该是黎晴

盖说社会 2025-11-13 09:22:27

老蒋不知道,小蒋不知道,毛人凤应该知道。真正送出情报、促进舟山解放的,应该是黎晴。而彼时她还是隶属于他保密局的特务,且其实她的真名叫林晴。   1949年的保密局,表面是铁板一块,内里早烂成了筛子。林晴混进保密局那会儿,才二十出头,长相清秀,说话带点吴侬软语的调子,谁见了都得夸句“这姑娘机灵”。可没人知道,她早就是地下党的“老手”了——1947年就入了党,在南京潜伏过两年,专门负责截取军统的密电。后来组织看她本事大,又把她塞进保密局,让她直接打进核心部门。   毛人凤这人,疑心病重得很,可对林晴倒没起过疑。为啥?一来她背景“干净”,二来她干活确实利索。她当时在保密局二处,专管文件归档和情报分发。这个位置,看着不起眼,实则是个“情报枢纽”——所有往来电报、作战计划、布防图,都得经过她手。她每天穿着旗袍,踩着高跟鞋,在办公室里来回走,文件一摞摞地搬,谁也没留意她悄悄把一份《舟山群岛防御部署》塞进了自己的手提包。   那会儿的舟山,对国民党来说太重要了。上海丢了,南京也快守不住,舟山成了他们在东南沿海的最后一块“跳板”。老蒋亲自下了死命令:舟山必须守住,哪怕把所有兵力都压上去。可他不知道,他最信任的保密局里,早有人把他的底牌摸得透透的。   林晴拿到文件后,没急着送出去。她知道,保密局内部盯得紧,稍有风吹草动,自己就得暴露。她等了三天,挑了个毛人凤去南京开会的日子,趁办公室没人,把文件用油纸包好,塞进了自己每天上下班用的藤箱里。藤箱底下有个暗格,是她找修鞋匠偷偷做的,平时放点私房钱,这时候倒成了“情报保险箱”。   她下班后没直接回家,绕了三条街,走到一家裁缝铺。这家铺子表面是裁衣服的,实则是地下党的联络点。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平时话不多,可一看到林晴的藤箱,眼睛立马亮了。他接过箱子,只说了句“路上小心”,就转身进了后屋。两个小时后,这份文件已经到了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部的手里。   三野拿到文件后,立马调整了作战计划。原本他们还在为舟山的碉堡群发愁,可林晴送来的情报里,连每个碉堡的火力配置、守军人数都写得清清楚楚。粟裕看了文件,直接拍板:“这仗能打!”紧接着,三野调集了七个师,分三路进攻舟山。国民党守军还在梦里,就被解放军的炮火惊醒了。   毛人凤后来倒是察觉了点不对劲。他发现舟山布防图刚下发没几天,解放军就精准地找到了薄弱点。他派人查了好几轮,可所有经手文件的人都“清清白白”,尤其是林晴,她连文件室的门都没出过,怎么可能是内鬼?他哪里知道,林晴早就在文件归档时动了手脚——她把真文件和假文件调了包,自己留了份真本,交上去的全是改过的“废纸”。   舟山解放那晚,林晴站在保密局楼顶,看着远处的火光。她知道,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可她没走,她还得继续潜伏。直到1950年,保密局彻底崩盘,她才公开了身份。后来有人问她:“你当时怕不怕?”她笑了笑:“怕?当然怕。可一想到舟山的百姓能解放,这点怕就不算什么了。”   老蒋要是知道,自己输得这么惨,是因为一个女特务在眼皮子底下送情报,怕是要气得吐血。小蒋呢,估计到现在都没搞明白,保密局里怎么会有“内鬼”。至于毛人凤,他到死都没弄清楚,林晴到底是怎么把文件送出去的——毕竟,那个藤箱的暗格,他连看都没看过一眼。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盖说社会

盖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