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唯独在我们中国,电商彻底干趴了实体店?这么说吧,同样的东西,网上卖300,

顾议史实 2025-11-12 18:07:25

为什么唯独在我们中国,电商彻底干趴了实体店?这么说吧,同样的东西,网上卖300,实体店卖800,就问你买谁的?欧美国家的人,有大把时间逛商场,而我国有很多人一天工作超10小时,动不动就是996、白加黑,哪有时间逛实体店?   你有没有发现,在中国,实体店越来越少,商场越来越冷清,连逛街都成了一种“怀旧”?   反倒是电商平台一年比一年火,从双11、618到各种直播带货,不光货比三家,连价格都能低到让人怀疑人生。   你要说这只是网购方便,那可就小看了这场消费革命背后的“杀伤力”,问题是,为什么欧美国家的实体店还能活得好好的,偏偏在中国,电商就把实体店按在地上摩擦?   在中国,电商能把实体店打得找不着北,第一把“利刃”就是价格,同样一双鞋,电商卖300,实体店开价800,这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是明晃晃的成本差距。   实体店得交房租,尤其是一线城市,黄金地段的租金高得吓人,一平方米月租能到200块。   其他杂七杂八的钱加起来,最终呈现出来的价格都体现在店中的商品上,东西卖的贵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而电商呢?平台搞个仓库、直播间,直接从工厂进货,连中间商都省了,而且很多小商家走C2C模式,税收也比传统店要轻不少,你说他价格能不低吗?这不是“卷”,这是结构性降维打击。   更重要的是,中国消费者对价格敏感远超欧美人,德国媒体都说了,中国主流消费者日均消费不过7美元,这和美国人一天花97美元的水平,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你让一个月工资5000的人去支持800块的实体店消费,那不是消费,是“献爱心”。   在欧洲,下午三点咖啡馆人满为患,周末排队进商场,逛街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你看中国,哪还有这份闲情?   看看这些年流行的词:996、007、白加黑,中国人平均每周工作49小时,远高于欧美的37.6小时。   工作之外,不是加班就是在通勤的地铁上挤出最后一点时间喘口气,谁还有心思逛街?别说实体店,就是楼下便利店都懒得去。   于是电商正好“趁虚而入”,24小时营业、手机下单、送货上门,哪怕是凌晨三点,刷一刷还能拿下半个月的日用品,这种碎片化、高效率的购物体验,简直就是为中国人量身定制的“生活补丁”。   美国人可以把逛街当散步,中国人只能把购物当任务,这不是文化差异,是节奏差异,在一个连睡觉都成了奢侈的社会,电商的“随时随地”简直就像救命稻草。   话说回来,实体店真就没有活路了吗?也不见得。   虽然大多数传统门店在这波冲击中节节败退,但也有些“活明白”的店找到了新出路。   比如天津大悦城搞的“试衣间”模式,顾客来这儿试衣服,然后线上下单,反而带动了店内销售额上涨了10%以上。   再看日本,人家早就发现了体验式消费的魅力,你去那边的药妆店,服务员能给你推荐适合你肤质的产品,还能当场试用,甚至还送小样。   你要说价格不如淘宝便宜,那倒也是,可有人就是愿意花这份“体验钱”。   实体店的出路不是和电商拼价格,而是拼服务、拼体验、拼人情味,线上能解决效率,但解决不了情绪,比如你想买一瓶香水,试不到味道,网购再便宜也不敢下单,这就是实体店的机会。   另外,国家也鼓励实体零售创新转型,说白了,就是别再守着老办法卖货了,得想点新招,比如数字化升级、线上线下融合、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等等。   电商之所以能在中国“横扫千军”,背后其实是整个社会结构、消费观念、科技水平和生活节奏共同推动的结果。   中国的经济发展节奏太快,城市化进程快到让人措手不及,在这种背景下,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被迅速重塑,不是实体店不行,而是整个时代变了。   你可以说,电商是高效率的代表,它解决了“快”的问题;而实体店如果不转型,只能慢慢成为“过去式”。   但电商也不是完美的,假货、退换货难、图片与实物不符、缺乏体验感,这些问题也让人头疼。   而且,电商的价格战打到最后,很多平台和商家其实也在“赔本赚吆喝”,这不是可持续的生意模式,而是一场流量与资本的博弈。   实体店如果能摆脱传统思维,转向更有温度、更有场景的消费体验,依然有机会“杀”回来,关键是要敢于改变,不再盯着价格打仗,而是学会打“感情牌”。   电商一骑绝尘,实体店节节败退,这是中国消费市场过去十年的真实写照,但这场博弈,不是简单的胜负关系,而是一次商业生态的深度洗牌。   中国的电商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降价”两个字,而是对“快”和“省”的极致理解,而实体店要翻盘,就得在“慢”和“精”上找出路。   未来不是谁消灭谁,而是谁能更懂消费者,毕竟,在这个变得越来越快的世界里,有人要效率,也有人要体验。   电商赢了速度,实体店要靠温度逆袭,这才是这场战斗真正的看点。 信息来源:年终盘点|巨头失速、直播求变,2024年电商行业“等风来”?——第一财经

0 阅读:94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