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妈妈带女儿逛清华大学,本想激励孩子,结果,女儿逛完之后,竟然对妈妈说:“逛

怪兽瞎蹦跶了 2025-11-12 15:51:11

北京一妈妈带女儿逛清华大学,本想激励孩子,结果,女儿逛完之后,竟然对妈妈说:“逛个大学走了2万步!不考了! 北京有位妈妈,看着 12 岁的女儿朵朵快上初中,总想给孩子找个奋斗的目标,她琢磨着清华大学作为顶尖学府,学术氛围浓、口碑也好,要是带女儿去逛一圈,说不定能点燃孩子心里的上进心,让她往后学习更有动力。 于是这位妈妈精心策划了一场 “励志之旅”,专门抽了一天时间,带着朵朵奔赴清华园,出发前,妈妈做了不少功课,特意规划了一条从西门到东门的 “精华路线”,想着让女儿好好看看二校门、水木清华这些标志性景点,再跟她讲讲清华的百年校史和院士们的故事,把这所名校的光环完完整整地呈现在孩子眼前。 在她的设想里女儿会被校园里的学术气息感染,从此把 “考上清华” 当成努力的方向,这场旅程本该是一次充满意义的精神洗礼。 可到了清华园,妈妈才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这所大学实在太大了,482.84 公顷的面积,换算下来差不多有 483 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光靠步行逛下来,对成年人都是不小的挑战,更别说一个 12 岁的孩子。 妈妈一心想着让女儿多感受、多了解,一路走一路介绍,几乎没怎么停下来休息,不知不觉就逛了三四小时,一开始朵朵还带着新鲜感,跟着妈妈看风景、听讲解,可越走腿越沉,到后来完全没了兴致,小脸上满是疲惫,脚步也变得拖沓起来。 她的注意力早就不在妈妈讲的校史故事上了,满脑子都是小腿的酸痛和想坐下休息的念头,等终于逛完规划的路线走出校园,妈妈拿出手机一看,步数赫然显示着 2 万步,差不多相当于走了 14 公里的半程马拉松。 刚坐上回家的车,朵朵就揉着酸痛的小腿,一脸认真地跟妈妈说:“逛个大学走了 2 万步,也太累了!我以后不考清华了!” 妈妈当时就愣住了,满心期待的励志之旅,怎么就得到了这样的结果?她原本以为女儿会被名校的光环吸引,却没料到在实打实的身体疲惫面前,那些宏大的励志符号全都失去了吸引力。 更让妈妈意外的是,朵朵还补充说以后想考职业技术学院,觉得那样的学校肯定不用走这么多路,能轻松不少。,这话并不是孩子经过深思熟虑的职业规划,纯粹是源于当下被累到的本能反应,是对这种高强度 “励志体验” 的直接拒绝。 后来妈妈把这事分享到网上,没想到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共鸣,大家都觉得这事儿又好笑又真实,还有人调侃说,妈妈早该告诉女儿清华还有个 “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 的别称,既贴合了女儿想考职业学院的说法,又没偏离名校的本质,说不定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其实仔细想想妈妈的初衷是好的,但问题出在执行方式上,她一心沉浸在自己的 “励志蓝图” 里,却忘了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感受,清华园里明明有对访客开放的共享单车,还有票价只要 3 块钱的校园巴士,要是能选择更轻松的游览方式,让朵朵在微风中惬意穿行,而不是硬生生步行 2 万步,或许结果就会不一样。 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时都容易犯这样的错,总想着 “为你好”,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孩子,却忽略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和真实感受,就像这位妈妈以为带孩子逛名校就能激励她,却没意识到,对一个 12 岁的孩子来说,长达几小时的步行跋涉,首先带来的是身体上的疲惫,而非精神上的触动。 真正的激励从来不是强行灌输,而是尊重和理解。,如果那天妈妈能放慢脚步,陪着朵朵骑着单车,轻松地感受校园的氛围,或者找个安静的角落歇歇脚,聊聊孩子真正感兴趣的话题,或许朵朵对清华的记忆就不会被疲惫填满。 (信息来源:扬子晚报)

0 阅读:43
怪兽瞎蹦跶了

怪兽瞎蹦跶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