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这仗彻底绷不住了,俄军刚官宣控制全城后被俘的乌军就吐了猛料,声称最后几天连过期饼干都抢不着,渴了只能喝雨水伤员躺那儿也没人管,而这场熬了这么久的拉锯战终究还是垮了。 红军城这地方从来就不是普通小镇,作为乌东铁路公路枢纽,6条高速、5条铁路在这儿交汇,是乌军向顿涅茨克前线输送物资的最后门户。从去年2月起,就成了俄乌双方咬得死死的绞杀焦点,只不过当时谁也没想到这场仗会拖成第二个巴赫穆特。 要说乌军为啥会落到这步田地,兵力悬殊是绕不开的坎。俄军直接砸了17万兵力把红军城围得水泄不通,而乌军守军满打满算还不足1万人,17倍的差距搁哪儿都不好打。 更要命的是俄军玩起了新战术,拆成3到5人的敢死队摸进城当“人肉坐标”,呼叫轰炸机和无人机精准打击,等炸平了再派坦克接管,把乌军搅得草木皆兵。 反观乌军这边,弹药缺口大到吓人,每天需要6000枚炮弹却只能凑够2000枚,日均弹药只有正常水平的三分之一,士兵只能靠过期压缩饼干充饥,这仗打起来可不就处处受制。 后勤线被掐断更是压垮乌军的最后一根稻草。自10月以来,乌军127支补给车队被摧毁,唯一一条出城公路还处于俄方火力覆盖下,空中补给又被俄防空系统封锁,只能靠摩托车偷偷运弹药,无人机空投成功率不足15%。 这种情况下,被俘乌军说渴了喝雨水、伤员没人管也就不奇怪了,毕竟连基本的生存物资都保证不了,哪还有精力照顾伤员。 而且,乌军精锐在之前的拉锯中早就消耗殆尽,今年2月、3月间为了反攻红军城,把库尔斯克方向的精锐抽调过来,直接导致库尔斯克战线崩溃,到了10月第三次反攻时,能用的精锐已经没多少了,俄军自然能乘虚而入。 雪上加霜的是外部支援也跟不上了,欧洲军援在今年下半年下降逾四成,防空导弹和重炮弹药告急,只能依赖无人机和少量美制火箭支援,面对俄军每日上千架无人机、数十枚导弹的火力密度,乌军几乎无还手之力。 而新兵平均存活时间不足4天,甚至出现了误击友军的情况,乌军整个防御体系已经乱了套。 俄军这边则是志在必得,普京下了死命令11月中旬前必须拿下,中央军区部队从南、北两翼推进,仅用数日就切断乌军补给走廊,拿下城区70%的土地,三面合围的口袋就剩个7.5公里的缺口,还布满了地雷和无人机,乌军想突围难如登天。 就在昨天,俄罗斯又一次的拦截了准备突围红军城的城内乌军,包围之势根本就无法被突破,而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城内乌军的境况只会越发艰难,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俄军已经在事实上控制了红军城,剩下的就只是跟城内的乌军“静坐消耗”直到这些人挺不住投降了。 而在红军城陷落后,连锁反应已经显现,邻近的米尔诺赫拉德岌岌可危,北线的库皮扬斯克、中线的康斯坦丁诺夫卡等多个重镇都面临严重威胁,南线的胡里艾伯勒可能在本月就被俄军合围。 说起来也挺讽刺,这个曾经的后勤枢纽,最终却因为后勤崩溃而失守,喝雨水的士兵守不住交通枢纽,大概就是这场战役最真实的写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