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每天都会把自己的牛奶送给同学喝。他妈妈不太高兴地说:“你同学不会让他妈妈给他买吗?非要喝你的牛奶啊。”男孩乐呵呵地回应:“他没有妈妈。” 听到这话,估计他妈妈心里咯噔一下,刚才那点不高兴瞬间就散了,说不定还得有点不好意思。你想啊,大人考虑问题,总免不了掺杂点现实的小计较,觉得自家孩子的东西凭啥天天给别人。可在孩子眼里,哪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他就瞅着同学没牛奶喝,自己手里有,给出去就完了,简单得像一加一等于二。 网友看了这事儿,保准夸这孩子心善。有人可能会说:“这才是孩子该有的样子,干净得像张白纸。”也有人会感慨:“有时候真得学学孩子,他们的善良从不带条件。” 我瞅着这对话,心里暖暖的。大人总觉得自己懂的多,会教孩子这那的,可在“善良”这事儿上,孩子常常是大人的老师。男孩没觉得自己是在“施舍”,也没想过要啥回报,就因为“他没有妈妈”,这理由简单到让人心疼,也纯粹到让人感动。 他妈妈那点不高兴也能理解,谁家过日子不是精打细算?但孩子这一句话,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善良这东西,别被太多成年人的顾虑给框住了。一瓶牛奶不算啥贵重东西,可对那个没妈妈的同学来说,可能就是一天里最暖的甜;对这个男孩来说,学会分享和体谅,比多喝一瓶牛奶重要多了。 想想咱们小时候,不也常常这样吗?一块糖能分给小伙伴半块,一个玩具能轮着玩一下午,从没想过“凭啥”。反倒是长大了,想的多了,心也好像没那么软了。这孩子的做法,其实是把咱们弄丢的那份纯粹,又捡了回来。 希望这妈妈听了孩子的话,能笑着摸摸他的头,下次多给孩子带一瓶牛奶。也希望那个没妈妈的同学,能在这份小小的善意里,感受到点温暖。毕竟啊,这世界的好,往往就藏在这些不起眼的分享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