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71岁农户23年前响应号召种下300亩杨树,成材后却被纳入保护区禁止采伐

乐菱说社会 2025-11-12 11:59:30

黑龙江,71岁农户23年前响应号召种下300亩杨树,成材后却被纳入保护区禁止采伐,一分补助也没有给农户!农户:“上哪里说理去!我20多年的投入,100多万白搭了!”官方回应:正积极协调此事! (来源:凤凰网) 71岁的王桂菊,攥着发黄的林权证,对着镜头抹眼泪:“我种了23年的树,如今成了“保护林区”,我这把老骨头连个说理的地儿都没有!” 1999年,响应政府“植树造林”号召,王桂菊和丈夫掏出全部积蓄,在300亩荒地上种下数万棵杨树苗。 夫妻俩每天天不亮就扛着锄头进山,给树苗浇水、除草、防虫,二十多年风雨无阻。杨树终于成材! 王桂菊满心欢喜,准备采伐卖钱,却突然接到通知:这片林地被划入省级自然保护区,禁止砍伐。 王桂菊懵了,“种树时没人说会划保护区,树长成了,却被“保护”了?那自己的投入不是白费了! 她算了一笔账:23年投入的树苗钱、人工费、肥料钱超过120万,这还不算夫妻俩二十多年的心血。 王桂菊说:“我是既高兴又心酸!我高兴的是这20多年没白付出,树长这么大。可是心酸的是,到了伐的时候不让我伐了!你收回去也行,你归哪里都行,但你得给我们钱呐!你这一分钱都不给,这不白养活这么大吗?” 王桂菊的女儿气得直抹眼泪:“我爸妈为这片树熬坏了身体,林权是自己的,合同也有,到现在没有任何补助和补贴。卖也不让卖……” 可是当地林业部门称,这片林地不属于“退耕还林”工程,因此没有补贴政策。 齐齐哈尔市林草局则表示,现行法规对“划入保护区后的补偿”没有明确规定,目前正在“研究协调”。 当“绿水青山”的口号成为掠夺民财的遮羞布,当“生态保护”沦为转嫁成本的挡箭牌,某些部门的“积极协调”不过是在拖延中消耗老人的最后希望。 二十三年,120万投入,换不来一句“合理补偿”,这样的“生态账”算得实在太冷血——守护环境不该是让百姓流血又流泪的单边付出! 从“谁污染谁治理”到“谁保护谁受益”,这本应是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 可当普通农户用半生心血种出的森林,成了某些部门“零成本”的保护政绩,我们是否该反思:所谓的“自然保护区”,究竟保护的是生态,还是某些人推卸责任的能力?真正的绿色发展,必须先给农民一个公平的交代!

0 阅读:0
乐菱说社会

乐菱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