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网上关于韩国工资到底有多高的话题特别热,有人说韩国人随随便便工资就是我国人的八倍,还有不少人跟着起哄,说我国人没资格笑韩国。 这种说法听起来挺炸裂,网上一搜一大把,但真有那么夸张吗? 要说韩国工资高,这话没错,但真要说韩国人普遍拿到我国人八倍工资,那就未免太离谱了。 大家都知道,网上有些东西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玄乎,很多人根本没去查查官方数据,就一味跟着喊。 其实这事儿要说清楚,还得从工资到底怎么算、生活成本到底有多高、两国老百姓的日子怎么过,这几个方面说起。 先讲讲工资这事儿。韩国那边的工资,尤其是大企业和金融、科技行业,确实比我国大部分岗位高。 但你要说所有韩国普通人,随便干个活就是月入两万人民币,那真是神话了。 韩国统计厅每年都公布全国薪资情况,2025年最新数字也出来了,平均下来税前工资大约折合人民币两万不到。 可别忘了,这个数字是把那些大公司高管和金融圈精英算进去的,等于说是被极少数高收入人群拉高了。 要是把这些人单拎出来,剩下的普通打工族,比如服务业、零售业、工厂工人什么的,工资水平压根没那么高。 再就是,韩国那边扣税扣保险也不少,真正到手的钱比名义工资还得往下打个折扣。 很多韩国人自己都说,工资账面上看着还行,实际到手就那么回事。 再说说物价。工资高了,能不能花得开还得看物价。 韩国的物价,确实比我国贵不少,尤其在首尔、大邱、釜山这些大城市,日常生活花销一点都不低。 随便在外面吃顿饭、租个房子、坐个地铁,花的钱都比我国一线城市还要高。 像吃的一碗面、喝杯咖啡,价格都能让人咂舌,普通人每月的生活开销压根省不下来多少。 别看收入账面上多了点,花出去的也多。 韩国不少年轻人就抱怨,说工资虽然涨了,可物价涨得更快,手里剩不了多少钱。 韩国官方通胀数据年年都在涨,老百姓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说白了,工资涨了,压力也跟着涨,没听说谁因为工资高就活得特别轻松的。 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地方,就是韩国的税收和保险制度也挺重。 像个税、健康保险、养老保险这些,韩国每月都得交,个人负担比我国还重。 表面上看工资比我国高,实际到手的钱却要打个折扣。 再加上房租、交通、医疗这些支出,韩国不少工薪族其实活得挺紧巴。 韩国媒体时不时报道,说不少年轻人工作几年都攒不下钱,每月光还房租和吃喝就剩不下多少。 反观我国,虽然工资整体没韩国高,但生活成本没那么夸张,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房价和日常开销更友好,日子没那么紧张。 其实我国这边,工资水平这些年也在稳步提升,尤其是新兴产业和一线城市,收入差距和韩国在不断缩小。 像我们国家统计局每年都会公布工资数据,虽然整体水平比韩国差点意思,但情况也没网上说的那么悬殊。 我国的就业结构多元,机会也多,除了传统行业之外,还有互联网、制造业、服务业这些新兴领域,普通人也能靠努力过上不差的生活。 这几年,国家一直在推进收入分配改革,鼓励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在逐步提升。 回到最初那个关于“八倍工资”的说法,其实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这个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两国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生活压力都不一样,单拿工资数字比来比去,根本没什么实际意义。 韩国那边虽然工资高,但花钱也大方,生活压力比我国大不少。 我国虽然工资没韩国高,但生活环境、社会氛围、机会空间都很广阔。 就拿住房来说,韩国年轻人一辈子可能都很难买得起首尔的房子,而我国不少城市房价虽然高,但还有很多选择空间。 再说工作,韩国社会竞争激烈,职场压力大,年轻人要想爬到高薪岗位并不容易。 我国这边就业选择多,创业氛围浓,很多年轻人也能通过努力实现阶层跃升。 其实,工资高低不能完全代表生活质量。 韩国不少人为了那点高工资不得不长期加班,工作强度大,精神压力也大。 大家都知道,韩国加班文化非常普遍,很多人下班后还得参加各种聚餐、公司活动,时间被工作和社交占满,个人空间很有限。 反观我国,一些行业虽然也有加班现象,但整体来看,弹性和选择更多,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空间大。 我国不少年轻人讲究“生活要有烟火气”,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这一点也让不少在韩国打拼的华人羡慕。 网上有些人喜欢用夸张的说法吸引眼球,说韩国工资多高,我们就该羡慕。 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和民生问题。 韩国人有高工资的烦恼,我国人也有自己幸福的生活。 很多在韩国生活过的人都说,韩国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工资高不等于幸福多。 我国虽然还在发展中,但社会活力强,机会多,生活多样化,普通人通过努力也能改变命运。 参考:澎湃新闻——对韩免签后840万韩国人来华消费,原来韩国人这5点消费观这么超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