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蒙三国,要把那条几百年前的“万里茶道”给盘活了,搞跨境自驾游。   这个消息

寻觅往昔风华 2025-11-12 11:09:16

中俄蒙三国,要把那条几百年前的“万里茶道”给盘活了,搞跨境自驾游。   这个消息传出来,立刻在网络上炸开了锅,那条从福建武夷山出发,经由内蒙古、穿过蒙古草原,最终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古道,曾是茶叶、丝绸、瓷器和友谊的通道,如今,它有望再度成为三国之间最热的公路线。   就在这个月,蒙古达尔汗市迎来了第九届中俄蒙旅游部长会议,三国签署了《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决定要把这条老线路打造成全新的跨境自驾品牌,计划中写得很清楚,要在签证、通关、道路、营地等方面简化手续,让游客能从中国的满洲里一路开到贝加尔湖,甚至继续驶向莫斯科。   这不只是旅游项目,更是一场民心的重连,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和平之旅”跨境自驾活动已经试运行,车队从呼伦湖出发,穿越蒙古国库苏古尔湖,再到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三国的车牌一路交错,人们在同一条公路上体验风景、文化与友情,有人感叹,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带一路”民间版,你觉得,这样的“自驾外交”,能比高层会议更有效吗?   过去几年,世界被分裂情绪笼罩,大国博弈常常带来冷空气,可这条路,传递的是另一种气温——一种真实的民间温度。旅游不只是消费,它也是国家之间建立信任的方式,三国愿意重启“万里茶道”,说明大家都明白:经济合作要靠民意基础,和平稳定离不开普通人的交流。   越多的人互访,就越少人会被误解和偏见裹挟,毕竟,当你亲眼看见贝加尔湖的冰面、感受蒙古草原的风、在满洲里的街头吃上一碗牛汤,那种跨越边界的亲切,是任何宣传口号都换不来的,过去,西方舆论热衷于渲染“分裂”“对抗”,但真正的文明交往,从来不是靠口号和制裁维系,而是靠道路、靠桥梁、靠那些乐意走出去看世界的人。   这条线路若真的跑热了,意义就不止于旅游业,它能带动沿线城镇的经济,刺激边贸、餐饮、汽车服务、文创产业的发展,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和蒙古来说,这更像一条“生命通道”,能让它们从资源依赖转向旅游与服务经济,而对中国而言,这是一次展示大国包容与合作姿态的机会。   民心相通这四个字,说起来抽象,但放在自驾的场景里就有了画面感——成千上万辆车挂着不同国家的车牌,开在同一条路上,不是为了竞争,而是为了风景和友情。   当然,想让这条路真正跑顺,还得克服不少现实问题,比如签证简化、口岸时间、道路安全、加油网络、语言沟通等,但这正是合作的意义所在,它让三国之间从“开会”变成“同行”,让彼此理解从外交辞令变成真切感受。   万里茶道当年连接的是货物,如今连接的是人心,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往往体现在它能不能让普通人自由往来,跨境自驾的风吹起来,不只是茶香重新飘散,更是一种新的文明交流方式。   真正的和平,从不是签在纸上的协议,而是那些在路上微笑打招呼的人,你觉得,当中俄蒙的车队再次驶过这条古老的茶道,会不会让整个欧亚大陆都感受到新的温度?   参考资料:新华社——中俄蒙“三湖之约”万里茶道跨境自驾游发车

0 阅读:0
寻觅往昔风华

寻觅往昔风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