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可不能就这么算了!”安徽,大爷到某大型超市购物时,付完款准备离开时,安检的机器突然发出警报,尽管大爷一再表示没拿东西,可工作人还是坚持要求大爷脱衣检查。为自证清白大爷只得照做,最后结果证明了大爷清白。不甘受辱的大爷找到对方讨要说法,工作人员却轻描淡写了来了句:没事了,你可以走了... 事情发生在深秋的一个周末,李大爷听邻居说小区附近的大型超市在搞促销,不少日用品都打了折,便想着去淘点实惠。 赶到超市时,果然人山人海,货架旁挤满了挑货的人,大爷想买的鸡蛋、大米早就被抢空,最后只拿了一提纸巾、两袋洗衣粉和几样蔬菜,好不容易排了二十多分钟队,才把钱付了。 揣着购物小票,李大爷慢悠悠走向出口,可刚一踏进安检门,“嘀,嘀”的警报声突然响了起来,尖锐的声音在嘈杂的超市里格外刺耳。 没等他反应过来,一个穿保安制服的年轻人就快步冲了过来,伸手拦住他:“大爷,你等一下,警报响了,得接受检查才能走!” 李大爷愣了愣,赶紧摸了摸口袋,又看了看手里的购物袋:“我都付钱了啊,小票还在这儿,没拿别的东西。” 可保安根本不听,眼神里带着怀疑:“那可不一定,说不定是你不小心夹在身上了,按规矩警报响了就得查,要么你自己把衣服脱了看看,要么跟我去值班室!” 周围的人很快围了过来,有人踮着脚看热闹,有人小声议论“是不是偷东西了”,那些目光落在身上,让李大爷的脸瞬间涨得通红。 他这辈子没做过亏心事,如今被当成小偷一样当众盘问,心里又气又急,“查就查!我没偷东西,不怕你们看!”大爷咬咬牙,先把外套脱了下来,递到保安面前,可安检门还是在响。 接着又解开腰带,把外裤也脱了,只剩一条单薄的保暖秋裤,冷风一吹,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可警报声依旧没停。 “还响?难道藏在秋衣里了?”有人在人群里嘀咕了一句,李大爷心一横,伸手把贴身的秋衣往上拉了拉,露出腰腹,让保安仔细看。 保安凑过来扫了一眼,确实什么都没有,这下所有人都明白了,不是大爷带了东西,是安检设备出了故障。 可证明清白的大爷并没有松口气,反而觉得一股委屈涌了上来,他盯着保安,等着一个说法,而接下来保安的回应,却让他更生气了。 “行了大爷,是机器坏了,没事了,你穿上衣服赶紧走吧。”保安挠了挠头,语气里带着几分尴尬,却没半分歉意。 李大爷看着他,气不打一处来:“没事了?刚才你们把我当小偷,让我当众脱衣服的时候,怎么不说‘没事了’?我这老脸都被丢尽了,一句‘机器坏了’就想打发我?” 围观的人也看出了门道,有人帮腔:“是啊,这么冷的天让大爷脱衣服,确实过分了,超市得给个说法。” 也有人拿出手机,对着安检门拍,李大爷干脆走到安检门跟前,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遍,果然,警报时响时不响,明摆着是设备故障,“你们自己设备有问题,凭什么让顾客受委屈?”大爷的声音提高了几分。 保安被问得说不出话,只能打电话给超市负责人,可等了十几分钟,负责人也没露面,只让保安“安抚好顾客,别闹大”。 李大爷见对方迟迟不给明确答复,也没选择大吵大闹,而是直接报了警,他觉得自己要的不是“赔偿”,是一句正经的道歉,是对自己尊严的认可。 民警很快赶到了现场,听完双方的说法,又查看了超市的监控和安检设备记录,很快理清了情况,确实是安检门故障导致误报,而保安要求李大爷脱衣检查的行为,明显不妥。 “不管是不是误报,保安都没权利让顾客当众脱衣服,这已经涉及侵犯人格尊严了。”民警当着超市工作人员的面,把话说得很清楚。 围观的群众渐渐散了,有人临走时还跟李大爷说“大爷你做得对,不能就这么算了”。李大爷跟着民警去做笔录时,心里依旧不是滋味,他只是想安安稳稳买个东西,怎么就惹上了这么一场“尊严风波”? 这场发生在超市里的“小风波”,其实藏着一个大问题,当消费者的尊严和商家的“规矩”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平衡? 李大爷的遭遇不是个例,生活里总有类似的情况,比如被怀疑偷东西时的搜身、被强行要求出示购物小票时的质问,这些看似“为了安全”的行为,往往会忽略消费者最基本的尊严。 超市作为经营者,有维护秩序和安全的责任,但这种责任绝不能建立在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基础上,一台安检设备出了故障,可以及时排查,可一旦伤了消费者的心,想要挽回就没那么容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