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 11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直接放话,美国不再掏钱资助乌克兰,以后要通过北约给乌克兰供应武器,而且得收钱。这话听着新鲜,其实全是特朗普的精明算计,一点不意外。 这番话看似突然,实则是其“美国优先”政策的延续。他强调美国已因乌克兰局势“受损”,并提及前任政府承诺的3500亿美元资金支持,直言这种模式让美国被“剥削”。 特朗普的对乌政策转向并非一时兴起。早在今年8月,他就公开表示要改变对乌援助方式,不再直接提供资金,武器需通过欧洲北约伙伴获取。他甚至明确表示,在乌克兰安全保障问题上,美国只扮演辅助角色,主导责任应由欧洲国家承担。这种转变背后,是特朗普一贯的商人思维——一切皆可交易,甚至外交政策也不例外。 他曾直言不讳地说:“这对我们来说就是做生意。” 美国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而欧洲盟友需全额支付费用。这种“生意经”外交,让国际关系沦为赤裸裸的交易,甚至引发欧洲盟友的不安。 特朗普的对乌态度反复无常,早已不是秘密。他先是声称“24小时内解决”乌克兰危机,后又改为“六个月”,再提出所谓“最后期限”,但均未兑现。其政策从施压乌克兰让步,到突然支持其“赢回全部领土”,再到如今切断直接资助,这种摇摆暴露出其缺乏战略连贯性。 这种反复不仅无助于解决冲突,反而给和平进程蒙上阴影。俄罗斯方面对此反应平淡,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仅表示“有必要继续保持对话”,似乎早已看透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不确定性。 乌克兰在这场大国博弈中处境艰难。其财政部长曾公开表示,乌克兰在未来30年内不打算偿还西方伙伴的债务,金额接近其一年的GDP。如今美国直接资助切断,虽转为北约渠道,但欧洲是否愿意且有能力承接这笔巨额开支,仍是未知数。 欧洲盟友对此心存疑虑,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强调需尽快明确安全保障细节。特朗普的“生意优先”策略,可能让乌克兰陷入更深的困境。 特朗普此举在国内也并非没有争议。一些支持乌克兰的议员曾推动对俄制裁法案,声称这是结束冲突的“重锤”。然而,特朗普的政策转向,实际上是将包袱甩给了欧洲盟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