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期的政治动向显示出明显的战略冒险倾向。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中声称,若台海爆发武力冲突,日本可能将其视为“存亡危机事态”,并依据《安保法制》行使集体自卫权。这一表态突破了日本战后“专守防卫”的政策框架,将台海问题与日本“生存”直接挂钩,想为军事介入提供法律借口。 尽管日本近年大幅扩军,但其军事实力与解放军相比仍存在根本性差距。 区域拒止能力明显不足,解放军在福建、广东等地部署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歼-20隐身战机及航母编队,可对日本西南诸岛形成压倒性火力优势。日本自卫队虽在冲绳等地部署“爱国者-3”和“天弓-2”防空系统,但难以抵御饱和攻击。 日本战略纵深很脆弱,日本本土、九州、四国、琉球的军事基地均在解放军火箭军射程内。若日本介入台海,将面临“先被瘫痪、后被封锁”的风险。 日本的后勤补给依赖外部,其90%的石油运输依赖台湾海峡,一旦冲突爆发,其能源生命线将被切断。即便依赖美国支援,美军从关岛等地调兵也需时日,肯定会遭到解放军反介入/区域拒止系统拦截。日本石油进口的80%需经台湾海峡运输,封锁将导致炼油厂停工,引发社会动荡。即便绕道,运输成本将增加30%,直接推高国内通胀压力。 日本虽在言论和军事部署上持续对华施压,但其介入台海的可能性受到多重制约。 政治上,高市早苗的激进言论更多是政治投机,缺乏国内共识和法律实操性。 军事上,自卫队实力不足以与解放军抗衡,且面临本土受袭风险。 经济上,产业链断裂将引发国内危机。 民意上,反战情绪和经济担忧形成强大阻力。 外交上,中国反制与区域孤立使其难以承受代价。 因此,日本更可能采取有限介入策略,他也许会情报支持、对台军售或舆论造势,但直接军事干预的可能性极低。 台海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中国的战略定力与综合实力,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涉都无法阻挡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