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市长、蒋介石的曾孙蒋万安直接把话撂下了!他当着媒体的面斩钉截铁地表示,自己

通政录历史 2025-11-11 18:21:54

台北市市长、蒋介石的曾孙蒋万安直接把话撂下了!他当着媒体的面斩钉截铁地表示,自己绝对不可能去选下一任国民党主席。想当年蒋经国走了之后,蒋家在台湾政坛就慢慢没那么显眼了,到了第四代,蒋友柏、蒋友青这些人都躲着政治走,就只有蒋万安接了他爸蒋孝严的“政治活儿”。   2025年11月,蒋万安在面对台媒追问是否参选下一任国民党主席时,脱口而出:“我不会参选。”语气坚定态度明确。   不是托词也不是试探,而是彻底的拒绝。   要知道,蒋万安的从政之路本来就不寻常。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毕业,曾在硅谷当律师,原本可以继续安稳地走技术精英路线,2015年却转身杀入台湾政坛,公开打破蒋家后代“避政”的惯例。   2016年他以8.6万票拿下立委席次,2022年更以42.29%的得票率赢得台北市长,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市长。   在蒋家第四代中,蒋友柏做广告公司、蒋友青远赴美国追艺术梦,没人愿意碰政治这个“烫山芋”,只有蒋万安跳进来,主动背负家族的政治标签。   但现在,他却在关键时刻选择“退出”党权竞争。   这不是简单的退让,而是精明的避险。   他为什么不选?因为国民党主席这个位置,根本不是“香饽饽”   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早就不是几十年前那个铁板一块的“威权政党”。   蒋万安从政不过十年,没有自己的派系、没有党内根基,这个时候参选主席,只会被拉入权斗旋涡。   《联合报》2025年6月分析指出,国民党内部派系主要由“朱系”“本土派”“地方派”以及“老兵系统”构成,任何一个没有派系支持的“空降者”,都难以坐稳主席之位。   更关键的是,蒋家的历史是把双刃剑。   蒋经国的经济成绩还算被主流肯定,但蒋介石的“威权形象”一直是岛内争议焦点。   民进党更是逮到机会就炒“蒋家幽灵”,蒋万安早就成了绿营口中的“白色恐怖代言人”。   如果他参选主席,民进党一定会放大攻击、操作情绪、扣上“威权回潮”的帽子。   到那时,不是他蒋万安掌控国民党,而是国民党被他拖下水。   所以,蒋万安看似退出,其实是布局。   蒋万安现在的市政支持率超过60%,在台北市民中具备稳定民意基础。 他主打年轻、务实、亲民的“小清新”政治风格,跟传统蓝营那种“老男人政治”形成鲜明对比。   他主导的“双城论坛”,让台北与上海之间的城市合作继续推进,成为目前少数仍能维持两岸交流的政治平台。   他不选主席,是为了避免被党内派系拖累,把精力集中在“市政+两岸”双轨上,为202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做准备。   而在国际视角下,蒋万安的“退场”,其实是台湾政治的“变局信号”。   《华尔街日报》2024年12月曾分析指出,蒋万安是“非典型的政二代”代表人物。   他不依赖权贵、不搞裙带、不玩老派政治,反而靠实绩和清新形象赢得年轻选票。   这代表台湾政治生态正在变:从“家族认同”转为“治理能力认同”。   而这正是美国所乐见的——一个“去国家认同、去历史包袱”的台湾,更容易被操控,更容易被包装成“民主样板”。   近期,美国对台军售持续加码、深化“准国家化”操作,就是在推动岛内政治“去中国化”“去家族化”的一环。   蒋万安的“自我去蒋化”,某种程度上也被西方媒体解读为“台湾民主的进步象征”。   但从大陆视角看,这种话术下掩盖的,却是对两岸历史联系的切割。   蒋万安的选择,是蒋家政治的终章,还是台海博弈的新章节?   蒋万安说不参选,看似一件岛内小事,其实正好暴露出台湾政坛的结构性变化。   家族政治影响力在衰退,民意对务实治理的期待在上升。   但与此同时,美国正在加紧利用“年轻化”“本土化”的政治人物,来推动“台独软着陆”。   蒋万安在两岸、在国际之间游走的每一步,都不能简单看作个人选择,而是岛内政治路线之争的缩影。   2028年会不会是他真正“登台”的时刻?   他能不能以“台北市长”的身份赢得全岛支持、而不是靠“蒋家后代”的标签?   关键看他接下来三年,能不能稳住市政、淡化家族、在两岸问题上维持清醒了。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通政录历史

通政录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