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 乌克兰对外宣布了 11月10日,泽连斯基接受英国《卫报》专访时,明确

红楼背疏影 2025-11-11 18:11:59

就在昨天 乌克兰对外宣布了 11月10日,泽连斯基接受英国《卫报》专访时,明确提出向美国采购27套“爱国者”防空系统,并呼吁欧洲国家向乌克兰提供防空系统支援。(环球时报) 美军在欧洲的部署量仅为32套,一套完整系统包含6-8个发射单元、雷达车及指挥中心,2025年单套采购价达12亿美元,27套总计324亿美元,相当于乌克兰2024年GDP的40%。 更关键的是,“爱国者”系统并非即装即用,一套系统需80人操作,27套则需2160名专业人员,而乌克兰目前仅有300人接受过相关培训。 泽连斯基提出这一诉求,根源在于10月以来的战场压力。俄军自10月5日起发起“秋季空袭行动”,动用“口径”巡航导弹与“天竺葵”无人机,集中打击乌克兰电力枢纽及军工企业。 据乌克兰防空司令部数据,10月共拦截来袭目标682个,但仍有12座变电站被毁,基辅连续3天出现区域性停电。当前美欧援助的12套“爱国者”仅能覆盖基辅、哈尔科夫等核心城市,难以覆盖东部前线区域。 预算问题是核心制约因素,第47任总统特朗普执政后,对乌援助已从2024年的650亿美元缩减至2025年的280亿美元,其中防空装备专项预算仅45亿美元,不足3套“爱国者”的采购费用。特朗普的核心立场为:“欧洲应承担更多对乌援助责任,美国不宜承担过多援助责任。” 这一情景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的援助困境存在相似性,当时乌克兰向美国求购“标枪”导弹,美国时隔3年才实现少量交付。 两者的差异在于,2014年俄军未全面介入乌克兰局势,当前则为正面战场对抗。美国正优先推进自身装备换装,2025年计划将15套老式“爱国者-2”升级为“爱国者-3 MSE”,升级期间自身防空体系存在缺口,无多余装备可供出口。 欧洲向乌克兰提供防空系统支援同样面临诸多阻碍。目前欧洲各国总计装备46套“爱国者”,德国装备数量最多,达12套,但需用于保卫柏林、慕尼黑等6个核心城市,每套系统均有固定防御区域。 特朗普政府未完全中断对乌援助,而是通过调整援助结构推动欧洲承担更多成本——2025年美国对乌援助中40%为“贷款援助”,要求欧洲多国提供担保。 美国国内政治博弈同样关键,众议院共和党已两次否决对乌防空专项拨款提案,主张“优先解决美墨边境问题”;民主党联合部分温和共和党人推动“防空援助与边境拨款捆绑”提案,双方尚未达成共识。 乌克兰面临的困境不仅包括装备短缺,还涉及装备使用门槛。在300名受训人员中,仅120人具备独立操作“爱国者-3”的能力。从运维成本来看,每套系统日均维护费用达2.3万美元,27套系统日均维护费用为62.1万美元。 弹药消耗成本更为突出,10月空袭期间,乌克兰日均发射48枚“爱国者”拦截弹,单枚成本300万美元,月消耗达43.2亿美元。 乌克兰财政已处于破产状态,即便获得27套系统,也难以承担后续运维及弹药成本。俄罗斯精准把握这一薄弱点,近期大幅增加“天竺葵”无人机使用量,该型无人机单架成本仅2万美元,通过“蜂群战术”消耗乌军高价拦截弹。 匈牙利对欧盟对乌防空援助持反对意见,否决相关条款并提出“减免俄罗斯天然气过境费”的诉求,凸显欧盟内部的利益分歧。 俄罗斯的回应更为直接,俄国防部宣布将克里米亚防空系统升级为S-500,并试射新型“匕首”高超音速导弹,通过军事威慑降低美欧大规模交付“爱国者”的可能性。 这场围绕“爱国者”防空系统的博弈走向已逐渐明朗。11月底美欧大概率达成折中方案:美国提供3套“爱国者-3”及配套培训,欧盟协调德国、荷兰各出借1套,同时美欧联合出资100亿美元采购拦截弹。 对乌克兰而言,这一结果虽远未达成27套的诉求目标,但可将防空覆盖范围从核心城市扩展至东部3个关键工业区。这一博弈同时揭示俄乌冲突的新趋势——战场对抗正转向“防空消耗战”,长期防空能力的维系将直接影响战场主动权。 泽连斯基的诉求看似超出常理,实则是弱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战略选择;美欧的谨慎态度并非缺乏诚意,而是战略利益与国内政治平衡的结果。 这场围绕27套“爱国者”的博弈,本质是现代战争中装备、资金、政治、民心等要素的综合博弈。 对乌克兰而言,相较于纠结装备数量,构建“可持续防空体系”更为关键——可借鉴以色列“铁穹”与“爱国者”搭配的梯次防御模式,以低成本防空系统应对无人机威胁,集中“爱国者”系统拦截高端导弹,这一方案比单纯争取装备援助更具可行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MCN双量进阶计划 信息来源:泽连斯基:乌克兰希望向美国订购27套“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 环球时报2025-11-10 22:02北京

0 阅读:2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