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4年,顺治不顾群臣反对,废了皇后孟古青,孟古青被废后,回了娘家,谁知她已有身孕,生下龙子后,顺治想接回儿子,孟古青直言:要是赶来,科尔沁十万铁骑可不是吃素的。 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生于科尔沁左翼中旗卓礼克图亲王府,她的父亲吴克善是当地蒙古部落的掌权者。这个家族血统显赫,直接源于成吉思汗的后裔分支,在清廷眼中是巩固满蒙联盟的关键棋子。孟古青从小在游牧环境中长大,家族的联姻传统让她早早卷入政治漩涡。她的姑母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成为孝庄文皇后,这层亲缘直接提升了孟古青的地位,顺治六年,多尔衮摄政时就为年幼的顺治帝指婚她。那时孟古青十二岁,顺治才十岁,这桩婚事从头到尾都带着强迫的印记。 顺治八年正月,吴克善护送女儿进京,队伍携带大量蒙古马匹和皮毛作为陪嫁,彰显科尔沁的诚意。五月,礼部颁布册封礼仪,孟古青暂居孝庄太后宫中适应宫规。八月,她正式册立为皇后,入住坤宁宫。她的蒙古名字额尔德尼本巴意为珍贵宝物,反映出家族对她的期望。但宫廷生活与草原习俗天差地别,孟古青带来的金银器物和珠宝首饰,让内务府账册迅速膨胀。她钟爱奢华摆设,一件瓷碗若无金边便不入眼,这种习惯直接与顺治帝的节俭作风冲突。 婚后初期,顺治帝对孟古青的仪态有过肯定,她聪明伶俐,五官端庄。但两人年龄相差、背景迥异,加上多尔衮的阴影,顺治对这场婚姻始终心存芥蒂。孟古青的蒙古口音和直爽作风,在宫中显得格格不入。她要求膳食用具全金打造,车辇缀满玉石,这些开销让顺治频频皱眉。宫中账目显示,她的月费远超其他妃嫔,顺治亲笔批注要求节减,却收效甚微。 顺治十年多尔衮去世,顺治亲政,他开始清除摄政遗留的影响。孟古青作为多尔衮一手操办的皇后,自然成为靶子。她的奢靡开销成了公开把柄,金器超支三倍,珠宝运费耗费库银上万,这些细节被顺治反复列举。更为严重的是孟古青的嫉妒心,她无法容忍顺治亲近其他妃嫔,常命太监监视年轻宫女,甚至散布谣言陷害新入宫的蒙古格格。这种行为直接干扰后宫秩序,顺治震怒后下令禁她干预嫔妃事务,两人分居坤宁宫与养心殿,形同陌路。 顺治十一年春,顺治召内阁大学士冯铨和陈名夏查阅前朝废后案例,唐玄宗废王皇后因不育,明成祖废马皇后因干预朝政,这些先例被顺治用来佐证孟古青的无德。消息传开,礼部官员上疏,认为皇后三年无大过,仅以无能定罪不公。五月,御史宗敦一联合十三名官员联名进谏,强调废后会动摇满蒙关系。顺治批红斥责妄议宫闱,将宗敦一贬为庶人,其余官员降职留用。这种高压让朝堂噤声,但阻力并未止步。 孝庄太后作为孟古青姑母,最为反对。她深知科尔沁部落的军事价值,那里驻扎数万骑兵,是清廷北疆屏障。孝庄召顺治入慈宁宫劝阻,指出废后易生边关变故。顺治以绝食相逼,三日不进食,孝庄无奈默许,但私下派人送安神药给孟古青。六月,议政王济尔哈朗等贝勒齐聚乾清门争论,顺治亲临会议,手持开销清单逐条宣读,质问诸王中宫奢靡如何垂范天下。济尔哈朗初持异议,后改口支持,会议拖延半月。 八月二十四日,顺治起草谕旨,降孟古青为静妃,迁景仁宫侧殿。礼部次日奏报违祖制,需王会议决。顺治遣内侍传话,坚持废位。九月一日会议结束,支持诏令。九月五日诏书颁布,凤印收缴,坤宁宫封存。整个过程历时近一月,顺治每日审阅谏章,亲笔驳斥数十份,朝会上指责反对者徇私。废后诏令下达,礼部官员跪谢,顺治退朝入内殿。此举不仅是夫妻嫌隙,更是顺治向诸王宣告亲政权威,清除多尔衮旧账。 废后后,孟古青待遇降为妃位,月俸减半,侍从仅四人。景仁宫侧殿陈设简陋,她每日独处,宫中人避之不及。后妃私议她的旧事,顺治再未提及。顺治十二年,他册立另一位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此女同样出自科尔沁,却性情温和,避免旧日冲突。这桩新立显示,顺治虽厌恶孟古青个人,却离不开蒙古部落的政治平衡。 顺治十三年,吴克善入京觐见,顺治准其接女回科尔沁。孟古青返回草原,短暂安顿。康熙元年,她再入京处理家务,随即离去。此后档册无记载,嘉庆年间军机处查其薨逝安葬,无人知晓棺椁去向。野史如朝鲜李朝实录称她途中怀孕生子,顺治索子遭吴克善拒以铁骑威胁,但清宫规矩严密,分居后怀孕几无可能,科尔沁实力也难对抗清廷。这些传闻站不住脚,最可能她在宫中或部落悄然终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