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冠军郭晶晶以2亿高价代言蓝月亮,谁知初期销量惨淡,公司亏损的一塌糊涂。然而,老板却表示:“亏得好,亏得越多我越高兴!” 2008年的蓝月亮,还只是个在洗衣粉市场挣扎的小角色。当时中国洗涤市场是宝洁、联合利华的天下,洗衣粉和肥皂占了近90%的份额,没人把“洗衣液”这个新东西当回事——消费者认知度不足4%,连超市都不愿给货架。 就在这时,罗秋平突然宣布:花2亿签刚拿了奥运金牌的郭晶晶,而且是独家代言。这个价码有多疯狂?当时一线明星代言费顶多几千万,2亿相当于蓝月亮半年的营收。消息一出,同行们都笑了:“罗秋平想钱想疯了,这钱扔水里都能听个响,投洗衣液纯属找死。” 果然,代言广告铺出去后,市场反应凉得像冰。消费者看着电视里郭晶晶说“蓝月亮洗衣液,开启洗衣新时代”,根本不买账:“洗衣粉用了几十年,凭啥换你这贵的?”超市里蓝月亮洗衣液堆成山,促销员喊破嗓子都没人要。 年底财报出来,蓝月亮净亏损1.2亿,这是公司成立以来第一次巨亏。高管们急得跳脚,开会时劝罗秋平赶紧停掉广告,回归洗衣粉老本行。可罗秋平却翻着广告投放数据,慢悠悠地说:“再加大投入,明年争取多亏点。”这话一出口,连财务总监都差点辞职。 所有人都不知道,罗秋平的疯狂背后,站着高瓴资本的张磊。就在蓝月亮签下郭晶晶前,张磊带着5000万美金找到罗秋平,只提了一个要求:“别赚小钱,要做就做行业老大。现在必须砸钱搞‘战略性亏损’,把洗衣液市场彻底打透。” 张磊给罗秋平算了笔账:宝洁、联合利华现在看不起洗衣液,这是咱们的窗口期。只要现在花大价钱教育市场,让消费者觉得“洗衣液=蓝月亮”,等巨头反应过来时,咱们早就把门槛筑高了。“短期亏的钱,未来会千倍万倍地赚回来。”正是这番话,让罗秋平下定了赌命的决心。 其实,蓝月亮一开始找的不是郭晶晶,而是几位娱乐明星。但张磊坚决反对:“洗衣液是给家庭主妇用的,得找有信誉、接地气的代言人。郭晶晶刚拿奥运金牌,国民度高,还自带‘干净、靠谱’的标签,再合适不过。” 可郭晶晶团队一开始也犹豫,担心蓝月亮是小品牌砸了自己的招牌,还特意派人去蓝月亮工厂考察产品质量。罗秋平亲自带队接待,把洗衣液和洗衣粉做对比实验:同样的污渍,洗衣液泡5分钟就洗干净,还不伤手;洗衣粉搓半天还有残留。看到实验结果,郭晶晶团队才放心签约。 拿到高瓴的投资和郭晶晶的代言后,蓝月亮开启了“地毯式轰炸”。电视上,黄金时段全是郭晶晶的广告;超市里,货架最显眼的位置全是蓝月亮洗衣液,还免费送试用装;社区里,促销员带着洗衣机现场演示,让大妈们亲手体验“无残留、不伤手”的好处。 为了让“洗衣液=蓝月亮”的认知深入人心,蓝月亮还搞了个“洗衣革命”主题活动,走进上千个社区,给居民免费讲解洗衣粉的危害。当时有个大妈说:“以前总觉得洗衣粉洗得干净,没想到会伤手,蓝月亮这洗衣液是真好用。”这样的口碑,比广告还管用。 光有广告和代言还不够,产品才是根本。蓝月亮早就针对洗衣粉的痛点,优化了洗衣液配方。当时消费者用洗衣粉最头疼三件事:伤手、有残留、溶解慢。蓝月亮洗衣液特意添加了温和成分,PH值接近中性,孕妇都能用;还采用速溶技术,倒进水里几秒钟就化开,再也没有残留的白印。 为了让产品更接地气,蓝月亮还推出了不同规格的包装:1公斤装给三口之家,500克小瓶装给租房的年轻人,甚至还有旅行装。这些细节,让蓝月亮洗衣液慢慢在家庭主妇圈子里传开了,不少人用完一次就再也不想用洗衣粉了。 2010年,转折点来了。经过两年的市场教育,消费者对洗衣液的接受度从不足4%飙升到30%。而蓝月亮因为前期的巨额投入,成了大家最熟悉的洗衣液品牌。超市里,蓝月亮洗衣液开始供不应求,促销员从“求着买”变成“限量抢”。 年底财报出来,所有人都惊呆了:蓝月亮洗衣液市场份额高达40%,稳居行业第一;公司营收从4亿暴涨到43亿,足足涨了10倍。之前笑罗秋平疯了的同行,现在都忙着跟风做洗衣液,可已经晚了——消费者买洗衣液时,只会说“给我拿瓶蓝月亮”。 更巧的是,2012年郭晶晶宣布和霍启刚订婚,这场“豪门联姻”轰动了全国。媒体铺天盖地报道,郭晶晶身上的“蓝月亮代言人”标签也跟着火了一把。很多人因为关注郭晶晶,第一次知道了蓝月亮洗衣液。 有人算过一笔账:蓝月亮花2亿签郭晶晶,不仅在两年内赚回了成本,还因为郭晶晶的豪门恋情,获得了价值几十亿的免费曝光。这笔看似疯狂的投资,成了中国商业史上最成功的代言案例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