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爆出消息,媒体人称赖清德在2028连任的概率很大,已经超过了50%!在11月10日,台湾省媒体人黄暐瀚称他一直没有改口,仍旧认为赖清德在2028年台湾大选的几率一定是过半的! 2024年,赖清德以40%得票率当选时,民进党内部曾将其视为“稳定执政”的保障。但仅过一年,其民意基础便如沙堡般迅速崩塌。 2025年7月31日,《美丽岛电子报》公布的民调显示,赖清德满意度暴跌至34.6%,不满意度飙升至56.6%,信任度仅37.2%,不信任度突破50%。 更耐人寻味的是,连被视为民进党“铁票仓”的南部县市,民调也出现反转,55%民众明确反对其2028年连任。 这种基本盘动摇的信号,在11月10日黄暐瀚表态前已持续发酵:10月23日同一家媒体的民调中,赖清德满意度虽微升至40.1%,但不满意度仍高达53.3%,过半民众对其执政表现不满。 民调雪崩的背后,是赖清德执政团队深陷多重危机。首当其冲的是“大罢免”风波引发的民主信任危机。2025年7月26日,民进党发动的首波罢免案以0比32的惨败收场,被舆论斥为“选输翻桌的民主闹剧”。 黄暐瀚在分析中直言,民进党过去引以为傲的“民主价值”,如今因滥用罢免权沦为笑柄。当67.7%民众认为大罢免是失败时,赖清德团队非但未及时止损,反而被指暗中推动,导致其“破坏民主”的形象深入人心。 这种信任裂痕在南部风灾中进一步扩大——面对灾民对救灾不力的质疑,赖清德团队未能有效回应,反而因“1万元纾困金”等争议政策加剧民怨。 政策层面的“进步价值”失效,则是另一记重击。民进党长期标榜的“反核”立场,在2025年遭遇全球能源转型浪潮的冲击。当日本重启核电、欧洲多国延长核电站寿命时,台湾却因反核政策陷入能源困境。 黄暐瀚指出,这种“与世界逆行”的坚持,已无法被民众视为进步象征。更讽刺的是,赖清德团队在“居住正义”“两性平权”等议题上的政策空转,进一步削弱了其“进步政党”的标签。 例如,面对台北市房市泡沫,民进党当局推出的“青年购房补贴”被批“治标不治本”,而赖清德本人在性别平等议题上的保守表态,更引发年轻选民失望。 国际形势的剧变,则让民进党的“抗中亲美”策略陷入两难。特朗普政府对台军售加价、台积电被迫赴美设厂、赖清德过境纽约遭冷遇,一连串事件让台湾民众逐渐看清“亲美牌”的虚幻。 黄暐瀚分析称,当美国将台湾视为“遏制中国”的棋子时,民进党当局却仍在幻想“美台关系升级”,这种认知落差导致其支持者流失。 与此同时,大陆持续释放的统一信号,也让中间选民对“抗中保台”叙事产生疲劳——2025年11月5日国台办发言人明确表态“台独是绝路”,这种坚定立场进一步压缩了民进党的操作空间。 面对如此困境,黄昐瀚仍坚持“赖清德连任概率过半”的判断,其依据或在于对蓝白阵营分裂的期待。但现实数据却泼下冷水:2025年1月,有分析指出若蓝白合,赖清德最多只能拿45%选票;而11月10日深绿网民发起的“赖清德VS路人甲”投票中,赖仅获15%支持,远低于“随便谁”的85%。 这种民意溃散,甚至让民进党内部出现“换人”声音——前民代郭正亮曾直言,赖清德若继续执政,民进党2026年“九合一”选举将面临更大危机。 从40%得票率当选到民调跌破基本盘,赖清德的政治轨迹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当执政团队无法回应民生需求、政策脱离时代潮流、国际支持日渐虚化时,任何技术性操作都难以逆转民意趋势。 2028年选举的悬念,或许不在于赖清德能否连任,而在于台湾社会何时能走出“抗中保台”的迷思,找到真正的治理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