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3日,“科斯塔协和号”在意大利吉廖岛触礁搁浅,造成32死64伤,

小满讲过去 2025-11-11 10:52:54

2012年1月13日,“科斯塔协和号”在意大利吉廖岛触礁搁浅,造成32死64伤,船长被判了16年,理由是没有组织疏散,私自逃生,罪名包括过失杀人、造成船舶触礁及疏散不当。科普满谈

随后,当地经过勘测、评估、制定方案,2014年9月开始正式打捞,耗时2年,耗资10亿美元,打捞已是最有利的方案,船体本身价值几亿美元,回收价值很高。

不打捞的话,船上的燃油、废弃物对海域造成污染,船东会被巨额罚款,甚至要坐牢。此外,如果选择不打捞,保险公司赔得很少,按报废船赔偿,打捞不管耗时多久、花费多少,保险公司都会进行赔付。

具体打捞过程是,工程师在船侧绑上巨大的钢索和吊装设备,然后慢慢“滚动”船体,把倾斜的船像翻轮胎一样滚正,再用浮筒把让船漂起来,浮筒就是安装在船身两侧或底部的大空心钢筒,可以充气或注水控制浮力,让船漂起来。

看起来好像不难,但实际操作非常不容易。“科斯塔协和号”重达114000吨,长290米,高35米,相当于一座大楼倒了,想要在水中扶正,任何一点力不对,船体都可能断裂或再次倾覆,加之船体损坏严重,打捞前必须加固船体,工序多且危险。

打捞难度大的原因,还有复杂的海水环境,吉廖岛海域水深变化、潮汐、海浪影响大,浮筒和钢索必须精准调节浮力和平衡,每次操作都要计算海况,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船体再次倾斜或破裂,一旦打捞失败,船体可能再次翻覆或沉没,造成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在全球范围内,“科斯塔协和号”的打捞,无论规模还是技术难度,都是最大的,甚至是没有之一。在整船翻正、漂浮打捞、处理大型倾覆邮轮的领域,打捞“科斯塔协和号”的操作,可称得上世界纪录级。

0 阅读:46
小满讲过去

小满讲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