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1年,崇祯皇帝听说李自成挖了朱元璋的祖坟,断了大明风水,便给陕西总督汪乔年下了一道密旨:你去挖李自成祖坟,断他龙脉。汪乔年找到李氏坟葬竟发现一条白蛇…… 这事得从李自成先动手说起。崇祯八年(1635),李自成军攻破凤阳,放火烧毁了皇陵享殿和朱元璋出家过的龙兴寺,挖了朱家祖坟。消息传到北京,崇祯皇帝精神受到极大打击,为之素服避殿,哭告太庙,下诏罪己。更要命的是,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军攻克承天,派人拆毁了兴献陵享殿并发掘了显陵,连嘉靖皇帝父亲的陵墓都没放过。 既然李自成能挖明朝祖坟,崇祯也想以牙还牙。崇祯十三年李自成从商洛山出动,进军河南,克洛阳杀福王,逼死”督师辅臣”杨嗣昌,震动天下。第二年,崇祯皇帝给陕西总督汪乔年下了一道密旨,令其刨掉李自成的祖坟,断其”龙脉”。 这道密旨的传达过程极其隐秘。有一天,米脂县令边大绶正在堂上办公,“有一人赴诉卖蒜为兵所抢”,那人匍匐着爬到边大绶膝前,表面上哀诉自己种蒜如何不易,其实却用手按住边大绶的官靴,往下压了两压。边大绶发现这个卖蒜者肤色气质不像农民,便将他带到后堂,屏蔽左右,卖蒜者这才脱下帽子,撕开一道裂缝,里面有一封信和一道密旨,信是陕西总督汪乔年写的,介绍来人是宫中太监,让边大绶执行那道密旨。 边大绶接到密旨后犯了愁。崇祯十四年的明政权已经摇摇欲坠,除了京畿之地,长江以北基本处于失控状态,陕西的政府机构看似还保持完整,究其实,大部分形同虚设,政令不通。在这种情况下去扒李自成祖坟,简直是找死。 机缘巧合的是,边大绶的门人贾焕发现县衙里有个捕快张自祥,其实是李自成的族人。边大绶一时间彷徨无计,“忧形于色,寝食俱废”,他的门人贾焕发现了,问他为什么发愁,边大绶把事情一说,贾焕笑道:“这有何难,我知道一个人,足解君忧。”边大绶一听大喜,问他是谁,贾焕于是传令把县衙里的捕快张自祥叫来。 通过假意结拜的方式,边大绶每天跟张自祥饮酒作乐,趁着张自祥醉醺醺的时候,聊起风水之术,连赞李家祖坟一定选在了绝佳之地,张自祥甚是得意,便把祖坟的地点说了出来。按《筠廊偶笔》所记:李自成的祖父名叫李海,父亲名叫李守忠,“坟俱在三峰子乱山中,距县城二百里,山势环拱,气象狞狰”。 1642年正月初二,边大绶带着三十名弓箭手,和六十名劳工出发了。到了三峰子山,边大绶带着李诚一起,来到三峰子山,“至其所,久近墓凡二十有三”,李诚一时间想不起来哪个才是李自成祖父的坟墓,只记得当时在给李海掘墓时,在地下发现了一只黑碗,索性将黑碗一并埋在墓坑里,所以”今但有黑碗者即海也”。 开掘后的发现让人震惊。很多明末清初的笔记记载中,都提到在李自成祖坟里,发现一条白蛇。边大绶提到的异象,是李守忠坟头上有一棵”枝叶诡异”的榆树,坟内盘着一条长约二寸的小白蛇。于是边大绶就下令将黑碗和白蛇收好,准备呈送上级报功。 边大绶执行得很彻底。边大绶还下令继续挖掘,一旦发现墓穴中有长着黄白毛的尸骨,就一起破坏。这大概算边大绶独创的DNA检测大法。最后,边大绶还不辞辛苦,带人把附近的一千三百多棵大树全部砍倒,说是要断其山脉。 消息上报后,汪乔年回复边大绶:“他日功成,定当首叙以酬”。朝廷上下都对这一”奇策”寄予厚望,边大绶此启,便是向省府领导报告落实其指示的情况,他在塘报中写道:“今若发其冢,剖其棺,毁其骸骨,断其龙脉,则贼之灭亡可立待也”。 可惜现实很快打脸。祖坟虽破,李自成不但没倒,反而更加凶猛。崇祯十五年(1642年)早春,李自成祖墓被伐不久,大顺军在河南击败了前来防堵的明军,将入秦关。汪乔年率军与李自成大战,结果”三帅奔,军大溃”,汪乔年与步卒千人被围于许昌附近襄城,遂拼死抵御;十五日后城陷,他”自刭不殊,为贼所执,大骂。贼磔杀之”。 李自成对掘墓之仇记得很清楚。李自成命令汪乔年下跪,汪乔年不跪,李自成下令挖出汪乔年的膝盖骨。汪乔年倒在地上,依然大骂不止,李自成又下令割去他的舌头。汪乔年没了舌头,仍旧指着李自成大骂,于是他的手指又没了。汪乔年手指没了,依然望北而拜,于是李自成下令,对他处以五牛分尸之刑。 边大绶的命运稍好一些。只可惜,边大绶成功之后不过两年,李自成就打进北京,做了皇帝,弄得崇祯只好凄凄惨惨,奔向煤山,把结局交付给一根吊绳。李自成进京后派人捉拿边大绶,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发出通缉令,抓捕边大绶,并以其家人为人质。无奈之下,边大绶返回家乡投案自首。此时的李自成,刚刚实施”大赦”,并未直接对边大绶进行严惩,而是决定将其软禁,待日后再做处理。 边大绶在押解途中逃脱,投靠了清朝,还因为”忠于明朝”的名声获得了一定地位。清朝建立后,他将经历写成《虎口余生记》,把自己包装成忠臣,居然还当上了太原知府。 掘坟断龙脉并没有改变任何战局,崇祯皇帝的自杀灭国固然不是因为被挖了祖坟,而李自成的失败也不能归咎于那只独眼小白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