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夫罗夫最近有点不对劲。这位当了20多年俄罗斯外长的老外交家,最近连续两件事让人

诺原论楚翊许 2025-11-11 00:02:11

拉夫罗夫最近有点不对劲。这位当了20多年俄罗斯外长的老外交家,最近连续两件事让人看不懂。第一件,他没参加普京11月5日主持的安全会议重要会议。第二件,他不再是G20峰会的俄罗斯代表团团长。 11月5日,普京专门召集人讨论美国要重启核试验的事,当场放话美国敢试俄罗斯就敢反制,还让外交部、国防部赶紧收集信息拿方案。 作为安全会议常任成员,拉夫罗夫本该是外交应对的核心操盘手,毕竟过去二十多年,俄罗斯对西方的核威慑表态几乎都由他牵头,可这次偏偏他没到,其他核心成员一个不缺,连外交部的副手都得在场待命,这就像打仗时参谋长缺席战前会议,说“事先商定”谁信? 扎哈罗娃那句“这种事常有”更是此地无银,翻遍近年记录,涉及核议题的安全会议他从没缺席过,唯独这次掉了链子。 耐人寻味的是G20代表团长的换人,要知道这位置以前就是拉夫罗夫的“专属席位”,2022年巴厘岛峰会、2023年新德里峰会,哪怕普京不出席,都是他带着俄罗斯队出征。 可这次普京一道命令,换成了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奥列什金,一个更懂经济的“新人”。G20是什么场合? 是谈全球经济、贸易合作的地方,现在俄罗斯被制裁得够呛,能源出口受阻,外汇储备吃紧,正需要在这舞台上找突破口,拉夫罗夫却被换下,这背后的门道再清楚不过——他那套“冷战式强硬”在经济谈判里不好使了。 拉夫罗夫的硬脾气不是一天两天了,西方早给了他个外号“说不先生”,当年联合国搞禁烟,他敢带着烟灰缸在禁烟区吞云吐雾,还骂秘书长是“雇来的管理者”;跟英国外相通电话吵急了,据说直接飙粗口“你算老几敢教训我”;叙利亚问题上更是把“硬刚”当标签,不管西方提什么方案,先否定了再说。 这种风格在俄乌冲突初期确实顶用,靠着怼西方凝聚国内共识,可现在形势变了,俄罗斯急需破制裁、保经济,光靠说“不”解决不了问题。 10月的事就是典型,他跟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通话磋商普特会条件,本来是缓和关系、松绑制裁的好机会,结果他硬邦邦地把基辅政权骂成“纳粹政权”,还喊着要“消除冲突根源”,一点妥协空间都不留,直接把会谈搞砸,普特会泡汤不说,美国反手就制裁了俄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 这可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第一次加码制裁,等于把送上门的经济窗口期给堵死了。 这时候换奥列什金带队G20就很有讲究了,这人常年跟经济打交道,不像拉夫罗夫满脑子“地缘博弈”,更懂怎么跟新兴经济体谈合作、跟西方讨价还价。 俄罗斯现在的处境有多难?能源出口占比从之前的60%跌到45%,粮食出口也受物流限制,急需跟中印、东南亚搞变通合作,这种时候派个只会“硬刚”的外长去谈,怕是刚开口就把人得罪了。 反观拉夫罗夫,连跟鲁比奥这样的美国温和派都谈崩,真让他去G20跟各国财长聊经济,估计三句话就得绕回“北约东扩”,根本达不到保经济的目的。 但普京也没彻底把路堵死,毕竟是二十多年的老班底,从2004年执掌外交部开始,拉夫罗夫就跟着普京一路硬扛西方,当年推动联合国否决权使用、反击北约东扩,都是他冲在前面,这份情分普京不会说扔就扔。 就像之前对待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哪怕被骂指挥不力,普京照样给授勋稳位置,对拉夫罗夫也是一个路数——先从核心经济外交场合挪开,避开当前的转型阵痛,等风头过了再安排个合适的岗位。 11月18日拉夫罗夫还去里约热内卢参加G20全体大会,只是不再当团长,负责谈“消除贫困”这类相对务虚的议题,就是给老臣留了面子,也明确了新分工。 说到底,这两件事就是俄罗斯外交的“换挡信号”。以前靠拉夫罗夫的强硬筑防线,顶住了西方的第一波打压;现在要靠更灵活的手腕开新路,解决制裁下的经济困局。 76岁的拉夫罗夫就像老款坦克,装甲厚、火力猛,可在需要精准导航的经济战场上,确实不如奥列什金这类“经济型装甲车”好用。 克宫那些“事先商定”的解释,不过是给老外交家留的台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俄罗斯的外交风向,已经从“跟西方硬刚”悄悄转向“为经济破局”,而拉夫罗夫的“不对劲”,正是这场转向里最显眼的注脚。

0 阅读:151

猜你喜欢

诺原论楚翊许

诺原论楚翊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