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30多个老婆,生94个孩子,一家近200人住在有100间房屋的洋房中,甚至连自己的孩子都分不清楚,印度男子却说:我这是在做好事啊。 这栋房子坐落在米佐拉姆邦的群山间,远看像学校或小旅馆,近看才发现门道不一般。每个房间门口都贴着木牌,标注着小家庭的名字,年轻妻子住得离齐奥纳的主卧近,年长的则在底层宿舍区。 清晨天不亮,女人们就分批起床忙活早饭,和面、烧水、宰鸡,炊烟能飘满整个山村。饭点更是壮观,长桌一排排铺开,几百只碗碟摆得整整齐齐,厨房里同时烧着几十口锅。 一天要消耗上百公斤大米、30只鸡,食材堆得像小山,孩子得排队取餐,慢一步就可能吃不上热饭。 这个庞大家族能运转,全靠齐奥纳的第一任妻子查西安吉。她像个大总管,每天的家务、农活、带孩子,甚至哪位妻子夜里陪丈夫,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家里自建了学校、操场和木工坊,年长的孩子读书,成年人要么种地养殖,要么做纺织活。 除了自给自足,部分生活用品还来自查那教信众的捐助,这个教派是齐奥纳父亲1942年创建的。 教派允许一夫多妻,齐奥纳接手教主之位后,更是把这一传统发挥到极致。他17岁娶了第一个老婆,最多一年娶了11个,不少妻子都来自穷困家庭。 齐奥纳总说这是“慈善”,让这些女性有饭吃、有地方住,可背后的代价却很沉重。家里几乎没有私人空间,几人共用一间房,孩子穿统一衣服,母亲有时都要细看才认得出。 年轻妻子干着最重的活,夜里常会在昏暗房间悄悄抹泪,年长者早就学会了沉默服从。整个家族像个纪律严明的小团体,所有人都得听大老婆的安排,没有争吵也鲜少笑声。 外人觉得这日子不可思议,可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代代相传的“互助模式”。 其实印度法律是禁止一夫多妻的,但米佐拉姆邦的部落自治政策,让查那教的特殊传统得以保留。 这个教派以“繁衍信众”为使命,鼎盛时曾有4000多名信徒追随。 齐奥纳作为核心,掌握着所有资源分配和婚姻决策权,外界称他是“最幸福的男人”。可他自己也承认,要管几百人的衣食住行,其实累得够呛。 2021年,齐奥纳因心脏病去世,长子接过了教主之位,却再也撑不起父亲的威信。年轻一代开始陆续离开山村,要么外出求学,要么打工,没人愿意再过这种群居生活。 孙辈里有人直言,梦想着住进城市,摆脱无休止的家务和看不见的束缚。 如今这栋100间房的大楼成了当地旅游景点,游客们惊叹它的规模。却很少有人留意,楼里那些依旧忙碌的女人们,还在维持着早已松动的秩序。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北阿坎德邦已通过统一民法典,明确禁止一夫多妻。但米佐拉姆邦的部落自治特性,让这个大家庭的特殊模式至今存在。 齐奥纳口中的“善行”,对一些贫困女性来说是生存出路,对另一些人却是新的束缚。这个曾看似牢不可破的“超级家族”,正在被时代悄悄瓦解。 你觉得这种“互助式”大家庭是真慈善,还是对女性的另一种束缚?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信息来源: 环球网《印度74岁男子娶39个妻子生94个儿女 还想娶更多》 环球网《“史无前例”! 印度一邦通过 “统一民法典法案”,严格措施引发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