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男子住院取髓内钉,不料,2名医生取髓内钉期间,现场竟传来阵阵”施工声”

戴婚纱聊军事 2025-11-10 16:16:25

广东惠州,男子住院取髓内钉,不料,2名医生取髓内钉期间,现场竟传来阵阵”施工声”,取完之后,医生已经汗流浃背了,这体力活不是一般人能做的,看到这一幕,我仿佛听到了“80、80、80”的声音!网友:打麻药是怕我跑了吗? 广东惠州一家医院的骨科手术室里,两名医生正围着手术台专注操作。 这不是工地施工的场景,而是一场髓内钉取出手术的现场。 今年45岁的陈先生是这场手术的患者,1年半前他因意外摔伤导致胫骨骨折,当时医生为他植入髓内钉做内固定。 经过漫长的康复,骨折终于愈合,11月初他如约来到医院准备取出体内的“金属支架”。 术前谈话时,医生曾提到取钉可能会有些“动静”,但陈先生和家属都没多想,直到进入手术室才明白这话的含义。 手术开始后,麻醉师完成全麻操作,两名骨科医生便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陈先生的家属通过手术室的监控屏幕看到,一名医生双手紧握专用扳手固定位置,另一名医生拿着类似钢管的器械反复抽动。 器械碰撞骨头的“哐哐”声和电动工具的“嗡嗡”声交织在一起,确实像极了工地施工。 监控里更清晰的是医生们的状态:额头的汗珠顺着口罩边缘往下淌,很快浸湿了手术帽。 操作到第十分钟时,两人默契地换班,刚接手的医生攥着工具的手还微微发颤,先操作的医生退到一旁擦汗,后脖梗的手术衣已经湿透,紧紧贴在背上。 这活儿看着比工地拧大螺丝还费劲,术后家属在网上分享这段经历时感慨。 视频里,医生们时而俯身观察,时而凝神发力,每一次器械的抽动都精准到位。 有从事过机械维修的网友留言,这种既要蛮力又要精准的操作,比修精密仪器还难,力道差一点要么取不出来,要么伤了骨头。 为什么取一颗钉子要费这么大劲?该院骨科主任李医生解释,这是骨折愈合后的正常现象。 骨折恢复过程中,骨骼会生长出骨痂,这些新生的骨质会把髓内钉牢牢“包裹”住,形成牢固的生物性结合。 手术时,医生得先用小钻头小心翼翼磨掉表面的骨痂,再用专用扳手拧动钉子,遇到嵌合紧密的情况,就需要用辅助器械反复松动。 既要用劲把嵌合的钉子‘掰’松,又得精准控制力度,力道小了拧不动,力道大了可能刮伤骨膜,甚至把刚长好的骨头拧裂。 医院方面随后回应,陈先生的手术非常顺利,术后恢复良好。 对于网友关心的“噪音是否影响手术”,院方表示,手术器械的声响是操作必需的。 经验丰富的医生早已习惯在操作中捕捉器械反馈的细微触感,不会受声音干扰,反而能通过声音和震动判断操作是否到位。 网友的调侃里藏着理解,医生的汗水里裹着坚守。 这场充满“反差感”的手术,打破了人们对手术室“安静肃穆”的固有印象,也让更多人看清了外科医生的真实状态。 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更得有扛得住高强度操作的体力,有“差一点都不行”的专注力。 如今陈先生已经顺利出院,他说回想手术时的“施工声”,不再觉得滑稽,反而满是感激。 那些看似“粗暴”的声响,不是随意的折腾,而是医生与病痛博弈的信号,是帮助患者重获健康的保障。 在每一间手术室里,都有这样一群“兼具体力、手艺与坚守”的医护人员,他们用专业对抗风险,用汗水守护生命。 这声“80、80”的节奏,何尝不是生命重启的鼓点?向每一位在手术台默默坚守的医护人员,致以最真诚的敬意。

0 阅读:102

评论列表

zhang3210

zhang3210

2
2025-11-10 17:01

[赞][赞][赞]

戴婚纱聊军事

戴婚纱聊军事

戴婚纱聊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