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一个叫冬妮的人来到志愿军第47军“调查”自己的父亲,可是查遍了资料也

阿皮历史库 2025-11-10 11:45:55

1994年,一个叫冬妮的人来到志愿军第47军“调查”自己的父亲,可是查遍了资料也没找到她父亲的信息,临走时看到了荣誉室里“孤胆英雄”张国富的照片,冬妮颤抖着说:他就是我的父亲。这一下,整个第47军甚至一些退休的老领导集体震动,那是他们苦寻四十年都没找到的特级战斗英雄啊!     政治部的工作人员立刻着手核实,经过反复比对档案、联系老战友确认,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浮出水面:冬妮的父亲张国福,正是四十年前部队苦苦寻找的特级战斗英雄张国富。     当年的“张国富”在复员后,悄悄改了名字,从此隐姓埋名,消失在众人的视野里。     1946年,15岁的张国富从吉林榆树的农家走出,加入了东北民主联军47军的前身部队。     参军仅半年,16岁的他就在攻打吉林江密峰的战斗中崭露头角。     当时战役陷入胶着,我方多名军官牺牲,战士伤亡惨重,张国富趁着炮火掩护,独自冲到距离敌指挥所十米处,高举手榴弹冲进阵地,一举活捉了国民党中将赵伯昭。     这场战斗让他一战成名,《猛进报》专门报道了这段传奇,他也因此荣立大功。     辽沈战役中,张国富更是立下特等功。     在攻打廖耀湘司令部所在地胡家窝棚时,敌人炮火猛烈,我方几十次冲锋均告失败。     张国富假装中弹倒地,伏在阵亡战友身旁潜伏,等到冲锋号再次吹响,他投出一颗手榴弹,借爆炸的掩护手持爆破筒一跃而起,径直冲进敌指挥所,仅凭一己之力迫使敌人停止抵抗,成功摧毁了敌军的指挥中枢,大大加速了战役的进程。     这场战斗被师领导看在眼里,战后特意称赞他为“小英雄”。     1950年,19岁的张国富作为全军78位特级战斗英雄之一,出席了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可这份荣耀并没有让他留恋,一年后,他随47军入朝作战,恰逢敌军发动“秋季攻势”。     在345.6高地的坚守战中,他所在的连队面对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顶住了飞机、坦克和火炮的轮番轰炸,整整坚守了七天八夜。     战斗结束时,全连战士除了胸部负重伤的张国富,全部壮烈牺牲,而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硬是没让阵地失守。     从朝鲜战场回国疗伤后,张国富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申请复员。     他拒绝了部队安排的领导职务,只想做一个普通人。     为了彻底告别过去的荣耀,他把名字改成了张国福,带着家人来到黑龙江鹤岗,成为了矿务局消防队的一名消防员。     消防队解散后,他又主动请缨到火药厂工作,无论是制造火药、押运火药还是装卸火药,这份危险又辛苦的工作,他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直到1986年退休。     四十年来,张国福从未向家人和同事提及自己的英雄过往。     1997年,张国福出现咳血症状,被查出肺癌晚期,肺部积水严重。家里的五个子女都是普通工人,根本无力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     走投无路之际,子女们想起了父亲的部队,悄悄联系了47军的老领导。     当“张国富”这个名字再次被提起时,老领导们又惊又喜,立刻安排将他接到北京301医院接受治疗。     医生打开他的胸腔时无比震惊,常年的战场炮火熏染和火药厂工作,让他的肺膜厚得超乎想象。     1998年7月11日,享受副师级待遇没多久的张国福,在301医院与世长辞,享年67岁。     按照他的遗愿,家人没有将他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而是带回了鹤岗,安葬在当地的烈士陵堂。     他的子女们也像父亲一样,拒绝了所有额外的优抚和补贴,没有给国家添任何麻烦。

0 阅读:113

猜你喜欢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