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人民”咖啡,为何喝出了争议?最近,一家名叫“人民咖啡馆”的连锁咖啡店突然火了。不是因为它家的咖啡有多香,而是因为它叫“人民”,这两个字,太重了。 从哈尔滨到上海,从重庆到北京,全国20多个城市,近30家门店,统一的红色搪瓷缸、五角星LOGO、复古国潮风,一时间成了社交平台上的“打卡圣地”。但就在它风头正劲的时候,人民网一篇评论文章《“人民咖啡馆”,不妥!》直接把它推上了风口浪尖。 文章指出,“人民”不是普通的商业词汇,它承载着宪法精神、公共利益和社会情感,不能被拿来当营销噱头。说白了,这不是你随便注册个商标就能用的词。 很快,事情有了反转。11月8日,这家咖啡馆发布声明,称将“中国大陆地区门店名称统一调整为‘要潮人民咖啡馆’”,而香港、澳门及海外地区仍保留原名“人民咖啡馆”。 这波操作一出,网友炸了锅:怎么?在大陆就叫“要潮人民”,出了国就还是“人民”?这不是“双标式整改”吗?有人调侃:“这不是改名,这是‘加了个前缀’。” 让人质疑的是,虽然门店招牌上加上了“要潮”二字,但字体极小,几乎看不清。而咖啡杯、包装袋、店内标语等仍然大量使用“人民”字样,比如“人民万岁万岁万万岁”“江山就是人民”等。这整改,怎么看都像是在“走过场”。 小编我扒了一下,这家咖啡馆的母公司——要潮(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早在2022年起就多次申请注册“人民咖啡馆”商标,但均被驳回。目前仅持有“要潮人民咖啡馆”和“潮人民咖啡馆”两个有效商标。也就是说,他们其实早就知道“人民咖啡馆”这个名字不合规,却依然在全国门店中广泛使用。 这场风波,表面上是名字的争议,实则是对“国潮”营销边界的拷问。国潮不是“流量密码”,更不是可以随意套用的文化符号。真正的国潮,是对文化的尊重,是对公众情感的敬畏,而不是把“人民”两个字印在咖啡杯上,就能卖个好价钱。 你怎么看待“人民咖啡馆”这波操作?你觉得“人民”两个字该不该被注册成商标?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 “人民咖啡馆”店标涉合规争议 “人民咖啡馆”为何惹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