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受访时再次语出惊人:“我真的认为,我的国家——美国,仍然是世

史鉴奇谈 2025-11-09 17:10:38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受访时再次语出惊人:“我真的认为,我的国家——美国,仍然是世界的希望,仍然是世界上光辉的典范!”他还强调:“自从我来到美国并于1962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再说说他跟台湾的关系,很多人以为他是“台湾半导体之父”,就该天然亲台,可实际上,台积电的成功离不开美国的技术和市场。   张忠谋1985年回台湾创办台积电,那时候台湾当局给了他不少优惠政策,但核心的芯片制造设备、光刻机、设计软件,哪样不是从美国进口的?   没有美国的技术授权,台积电根本玩不转。而且台积电最大的客户一直是苹果、高通、英伟达这些美国公司,订单占了营收的大半壁江山。张忠谋心里门儿清,台积电再牛,也得看美国的脸色,他喊“美国是世界的希望”,既是真心认同,也是现实考量。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张忠谋是个彻头彻尾的精英主义者,他信奉的是美国那套自由市场和精英治理的逻辑。   他在美国待了几十年,亲眼见证了硅谷的崛起,见证了美国科技如何引领全球。对他来说,美国的创新体系、法治环境、资本运作模式,就是最先进的,值得全世界学习。   相比之下,台湾的政坛乱象、大陆的体制差异,他可能都看不上眼。他多次公开批评台湾的“民主”效率低下,也对中国大陆的产业政策持保留态度,这种立场跟他长期受美式教育熏陶密切相关。   别以为张忠谋忘了自己的根,他只是把“根”的定义换成了美国。他入籍美国后,几乎没再提过自己是“中国人”或“台湾人”,每次公开场合都强调“我是美国人”。这不是装,而是他真实的心态。   他在美国生活了六十多年,家庭、事业、社交圈全在那儿,早就成了地地道道的的美国人。就像很多移民二代、三代,对祖籍国的感情早就淡了,认同感完全转向了所在国。张忠谋只是个更极端的例子,毕竟他站在科技金字塔的顶端,他的话更有分量,也更能刺痛一些人的神经。   再深挖一层,张忠谋这番话其实也是在给台积电铺路。现在中美科技战打得火热,美国天天逼着台积电选边站,张忠谋这时候表忠心,等于是在向华盛顿递“投名状”。他心里清楚,台积电要是被美国制裁,那可就完蛋了,所以必须抱紧美国大腿。   他说“美国是光辉的典范”,既是在夸美国,也是在提醒台湾当局:别跟美国对着干,否则台积电撑不住。这种政治表态,背后全是商业利益的算计。   还有个细节值得玩味,张忠谋虽然在美国生活多年,但他的中文说得还是相当溜,接受中文采访时也毫无障碍。这说明他并没有完全割裂中华文化的影响,只是选择性地把美国文化放在了更高的位置。他身上其实是两种文化的混合体,但最终美国文化占了上风。   这种身份认同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几十年潜移默化的结果。就像很多海外华人,嘴上说着“我是美国人”,但骨子里还是留着华人的血,只是他们自己可能都不愿意承认罢了。   张忠谋的言论也反映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全球科技霸权还是在美国手里。台积电再厉害,也只是美国产业链上的一环,没有美国的技术和市场,台积电什么都不是。   张忠谋比谁都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必须站队美国,这不是感情用事,而是理性选择。他夸美国,其实也是在夸台积电的“靠山”,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嘛。   最后说说张忠谋的个人性格,他是个极度务实的人,从来不搞虚的。他创办台积电,不是为了什么“民族大义”,就是为了赚钱,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   现在他说美国是“世界的希望”,也不是什么情怀,而是他基于现实得出的结论。在他看来,美国科技最强、市场最大、制度最完善,跟着美国走才有前途。这种纯粹的功利主义思维,可能让一些人觉得不舒服,但这就是张忠谋,一个把现实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的商业巨头。

0 阅读:36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