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超话基金[超话]财经基金A股今天的主题是电力,抄我作业的粉丝应该都赚钱了,

小酒馆商吧 2025-11-08 23:40:36

A股超话基金[超话]财经基金A股

今天的主题是电力,抄我作业的粉丝应该都赚钱了,那我们今天就来好好分析一下电力~:

2月和8月都买了,提前布局,现在收获~

以下正文:

11月5号,美国关门已经第36天了。华盛顿那帮人还在那儿扯皮,4200多万靠政府补贴吃饭的美国人面临食品援助削减,机场因为空管停薪航班大面积延误。全世界都在看热闹,但说实话,真正的大戏不在国会山,而在硅谷那些灯火通明的数据中心里。

这事儿得从一个叫TGA的东西说起。听着挺专业,其实就是美国政府在美联储开的"银行账户",政府收上来的税、发债借的钱都存这儿,要花钱也从这儿取。目前美国财政部的现金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创下近5年来的新高,也是自2021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你可能会问,这跟我有啥关系?关系大了。政府关门,TGA这账户里的钱会越来越少,钱少了市场上反而流动性变好了。就好比你家里存款不多了,反而把钱都掏出来花了,市场上钱就多了。但这种"放水"跟央行主动放水完全是两码事,一个是被逼无奈,一个是有计划的。

更好玩的是,就在政府为钱发愁的时候,硅谷那帮科技大佬却在疯狂烧钱建数据中心。为啥?AI太能吃电了。

AI这头电老虎到底有多能吃?

给你举个例子,ChatGPT每天要回答2亿个问题,一天下来要烧掉50多万度电,够1.7万个美国家庭用的。这还只是ChatGPT一个,OpenAI、微软、谷歌、Meta这些巨头都在砸钱搞AI,每家动不动就是几百亿美元往里扔。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更吓人——按照现有速度,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每年约945太瓦时,略高于目前日本每年的总用电量。你没看错,是整个日本的用电量!

美国能源部报告称,数据中心2023年消耗美国总电力的4.4%,预计2028年将达到6.7-12%。注意这个时间跨度——仅仅五年,数据中心用电占比就可能翻倍甚至接近三倍。这种增速在能源史上几乎前所未见。

传统数据中心机架功率一般在10-20千瓦,现在AI数据中心直接跳到600千瓦,这是30倍的差距!这不是炒概念,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需求增长。

一场静默的能源革命正在发生

这就尴尬了。美国政府现在自己都快揭不开锅了,哪还有钱搞电力基础设施?但AI这边却嗷嗷待哺,电力需求蹭蹭往上涨。马斯克早就说过,以后限制AI发展的不是芯片,而是电和变压器。现在看来,人家说得一点没错。

你想啊,传统的电力设施建设需要大把钱,而且回报慢。政府现在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债务上限还没谈妥,哪有闲钱搞这个?可AI那边等不及啊,数据中心一天24小时转,一秒钟都不能断电。

科技巨头的能源焦虑:核电成了香饽饽

面对这种能源焦虑,科技巨头们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核电。

2025年休斯敦CERA Week会议上,谷歌、亚马逊、Meta及陶氏公司联合14家金融机构、140家核企和31国共同签署"核能3倍承诺",提出2050年前将全球核电装机容量提升三倍的目标。这可不是说说而已,这些科技巨头是真金白银在投。

微软签约核聚变企业Helion,亚马逊斥资6.5亿美元收购核能供电数据中心园区,Meta以20年长约锁定核电供应。这标志着AI产业已经从算力竞争转向了能源主权争夺战。

为什么是核电?与受制于天气的风光发电不同,核电能够提供零碳、稳定、高能量密度的基荷电力。这对于需要7×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而言,是无可替代的可靠保障。

位于密歇根州的帕利塞兹核电站于2022年5月关闭,美国能源部现在承诺提供15亿美元的有条件贷款推动其重新开放。一个已经关闭的核电站都要重启,可见电力需求有多紧张。

科技巨头们已经不满足于只买电了,他们要自己搞发电。亚马逊在宾州核电站旁建设960MW数据中心集群,谷歌推进核能制氢系统。这说明什么?说明电力已经成为战略资源,谁掌握了能源,谁就掌握了AI时代的主动权。

一个矛盾的时代:政府没钱,市场疯狂

这就是当下美国面临的怪圈:一边是政府账户快见底了,财政政策基本废了,近90%的美国民众担忧政府停摆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另一边AI新经济却在疯狂烧电,急需基础设施升级。

停摆每持续一个月,GDP增速就会被拖累约0.5个百分点。但AI的电力需求却一点都不会因为政府停摆而减少。真正的危机不在表面的政治闹剧,而在能源基础设施能否跟上AI发展的步伐。

从投资角度看,这种矛盾恰恰孕育着机会。政府管不了的事,市场会自己找出路。电力板块就是这样一个被大家忽视的宝藏。

中国去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砸了6000亿搞建设,创历史新高。美国那边电网老旧得更厉害,要满足AI时代的需求,需要的钱只会更多。从发电到输电再到配电,整条产业链都得升级换代。

这不是炒概念,是真需求

关键是,这不是炒概念,是实实在在的需求。AI不像共享单车那种一阵风就过去了,这是真的要改变世界的技术革命。只要AI继续发展,电力需求就会一直涨,这是刚需。

华泰证券分析师预计,到2030年,中美两国数据中心的电力年消耗量将至少达到2022年的3.5倍以上。3.5倍,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现有的电力基础设施要么大幅扩容,要么就会出现区域性缺电。

而且这种需求增长不是线性的,而是加速的。随着AI模型越来越大、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电力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夸张。

投资逻辑:看清时代的真正主线

所以啊,当大家都盯着华盛顿那点破事儿,担心金融市场要出问题的时候,真正明白人应该看的是背后的逻辑:老一套的财政货币政策不好使了,新的增长点正在AI和能源这块冒出来。

政府关门总有开门的时候,债务上限吵来吵去最后也会谈妥,但硅谷那些数据中心可是24小时不停转的,每分每秒都在用电。这才是未来真正的方向。

传统的电力公司过去被看作是"公用事业"——稳定、无聊、增长缓慢。但在AI时代,电力公司突然变成了稀缺资源的供应商。科技巨头们抢着跟电力公司签长期合同,有的干脆自己投资建电站,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从产业链角度看,受益的不仅仅是发电端。输电网络需要升级,配电设备需要更新,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缆——整个电力装备产业链都会受益。而且这种需求是全球性的,不只是美国,中国、欧洲、日本,哪个国家在搞AI,哪个国家就得面对电力瓶颈的问题。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结构性需求会持续很多年。不像某些短期热点,炒一阵就过去了。AI的发展至少是十年二十年的大趋势,相应的电力需求也会持续增长。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伴随着通信ETF(515880)的一路上涨,电网(561380)也一路上涨的原因。我们看走势就可以看到现在还一直都是多头趋势。

有意思的是,现在市场的注意力都在AI芯片、AI软件、AI应用上,真正关注AI背后能源问题的人并不多。大家都在炒AI概念股,但很少有人想到,如果没有电,这些AI都是空中楼阁。

这就是投资的机会。当所有人都盯着华盛顿闹剧的时候,当所有人都在担心TGA账户、担心金融市场风险的时候,真正的大戏正在硅谷的机房里悄悄上演。

那些灯火通明的数据中心,那些昼夜不停的服务器——它们才是未来的方向。而支撑它们运转的电力,才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

政府可以停摆,政客可以扯皮,但AI不会停下来,数据中心不会停下来,电力需求也不会停下来。这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确定性。

0 阅读:0
小酒馆商吧

小酒馆商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