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为什么拿安世半导体没办法,主要还是闻泰科技当年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当年,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产线、迁产能回中国,此举堪有谋略。 针对近期荷兰方面就安世半导体(Nexperia)提出的关切,中国又一次从大局出发,向荷兰方面递出了橄榄枝,已同意荷方派员来华进行面对面磋商的请求,强调中方始终致力于为各国企业提供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而回望数年前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后的战略布局,今日中方能在谈判中保持从容,其深层次原因已然浮现。 2019年,闻泰科技成功收购荷兰半导体巨头恩智浦旗下的标准器件业务——安世半导体。 当时,一个关键的战略决策为此后格局埋下伏笔:闻泰并未将未来完全寄托于荷兰原有的产能体系,而是迅速组织技术团队,系统性地对安世的核心产线进行拆解、研究,并逐步将先进产能转移至中国本土的制造基地。 这一举措在当时被视为一次高风险的跨界整合,但如今观之,堪称深谋远虑。 其一,它快速提升了中国在车规级半导体、功率器件等关键领域的技术自主性与产能保障,将核心制造能力牢牢内化。 其二,它巧妙地改变了博弈的筹码。当产能和技术骨干已大部分转移并在中国落地生根后,原有的地理约束便被打破。 荷兰方面即便希望对安世施加影响,也因其实体资产和运营重心的东移而难以找到有效的着力点。 中方最近同意荷兰来华磋商的回应,展现的是开放合作的态度,而背后支撑的,正是通过前瞻布局所获得的产业主动权, 只有手里牢牢抓住几张半导体产业的“大牌”,才有跟荷兰面对面磋商的底气和自信。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布局,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实践中积累更为成熟的全球化运营智慧。 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格局深度重构,安世半导体的案例清晰地表明:在高科技领域,拥有坚实的制造能力、完整的内循环基础和自主可控的供应链,才是应对国际风云变幻的底气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