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结果公布,荷兰首相即将下台,不到24小时,安世传出好消息 荷兰议会选举刚落幕不到一天,政坛就迎来 “连环反转”。六六民主党惊险赢下众议院选举,仅领先自由党约 1.5 万票,成功把 “看守首相” 斯霍夫送上 “离职通道”。而就在这场权力交接前夕,荷兰政府突然抛出重磅消息:安世半导体中国区即将恢复芯片供应。 新赢家六六民主党的领袖耶滕,38 岁,奈梅亨大学公共管理专业毕业,从地方市议员一步步走到国家政坛,2022 年还当过气候与能源大臣,2025年接任党魁后风格更直率,这次带领政党成为第一大党,有望成为荷兰最年轻首相。 他的对华立场是欧洲中间派的典型,不支持完全脱钩,但也把中国视为竞争者,之前延续荷兰对 ASML 先进光刻机的出口限制,核心是 “去风险” 的务实权衡。 安世半导体事件,原本是一场荷兰政府配合美国制裁中企的典型案例。 9月底10月初,荷兰以 “国家安全” 为由,冻结了由中国闻泰科技控股的安世资产,还撤掉了中方 CEO。 表面上说是安全问题,实际背后是美国的 “穿透性规则” 在起作用,要求只要企业有中国背景,就可能被拉入制裁清单。这种规则像筛子,不看名义股东,看谁在背后控股。荷兰是第一个响应的国家,动作比美国还快。 中方的回应也很直接。稀土出口升级管控、暂停安世部分产品的对华出口许可。 荷兰没料到中国的反应会这么快,而且精准。更狠的是,荷兰还继续加码,停供晶圆给安世在中国东莞的封装测试厂,意图掐断核心原料,让企业在中方手里也 “转不动”,但他们没算到,安世中国的封装产能占全球 70%,车规级功率芯片全球占比 20%,中国市场更是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 38%,断供直接让大众、宝马、日产等车企面临停产,德国博世这类零部件巨头也纷纷求豁免。 但剧情走向很快发生变化,10月31日中美领导人在釜山谈判,美国突然决定 “穿透性规则” 延后一年执行。 荷兰一听,懵了。 前脚刚跟着美国打出一套组合拳,后脚美国自己收手了。荷兰就像在群架中第一个冲上去的人,回头发现队友已经溜了。 更关键的是,中国对 14nm 以下芯片所需稀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直击 ASML 光刻机核心部件供应,而 ASML 的中国市场营收占比接近九成,年产能面临腰斩风险。安世中国这边也早有准备,库存能供应到 2025 年底,还找到了国内替代晶圆厂,就算荷兰停供也不影响生产。 这一系列操作把斯霍夫政府推到政治风口。选民都清楚这是 “代人出头” 的无用功,但选举失败不能全怪这事。核心原因还是内部问题,今年 6 月自由党因难民庇护政策退出执政联盟,导致联合政府辞职,斯霍夫只能领导看守内阁。 政党内部派系拉扯,政策推进缓慢,兑现不了对选民的承诺,外部操作只是添火,让选民彻底失去耐心。2025 年选举中,斯霍夫所在政党支持率大幅下滑,最终没能保住执政地位。 2025年选举中,斯霍夫所在政党支持率大幅下滑,最终没能保住执政地位,说到底还是内部问题没解决,才给了对手可乘之机。 而耶滕一贯走中间派、温和路线,自然不会再走老路。中荷双方的建设性磋商也起了作用,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也承认,恢复供应离不开与中国的沟通。 11 月 7 日,荷兰政府确认安世中国区将恢复芯片供应,说明荷兰在用实际行动 “踩刹车”。这不只是技术层面的调整,更是政治信号的释放。 安世事件从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商业纠纷,而是一场涉及中美博弈、欧洲选边站队、供应链稳定的大型试炼。 荷兰这次 “首鼠两端”,给欧洲国家提了个醒:在全球产业链高度融合的今天,抱着阵营思维硬冲,最终可能连自己也赔进去。中方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立场,不打贸易战、不搞科技封锁,但也不会坐视合法权益被侵犯。 安世半导体这场风波,也许还远未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