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旧公共空间改造,为何常出现「翻新不翻活」的困境? 近年来,我所在的城市对不

城市更新观察家 2025-11-08 12:52:54

城市老旧公共空间改造,为何常出现「翻新不翻活」的困境? 近年来,我所在的城市对不少老旧的公共空间,例如街心公园、社区广场、甚至一些历史街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升级。每次看到投入不菲的改造项目竣工,硬件设施确实变得光鲜亮丽,但几个月后,却发现这些「新」空间常常门可罗雀,缺乏活力,甚至不如改造前那种带有烟火气的老旧模样受欢迎。有的地方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标准化绿地,有的则被过度商业化,失去了原有的社区功能。这似乎与我们最初期待的「通过城市更新激活社区活力」的愿景大相径庭。我一直在思考,这种「翻新不翻活」的现象,其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在未来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和改造中,我们应该如何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公共空间在满足现代需求的同时,也能保留城市的记忆和特色,真正成为居民乐于使用的「第三空间」? 最直接的回答:不适应时代的变化 以前,国人居住面积狭小,只为满足睡觉这一基本功能,连撒尿都得往外跑。哪有活动的空间?都恨不得多搭一间房子睡觉(60年代的人没睡过阳台的,屈指可数),这个时候,能提供活动的公共空间那不得大家都撒丫子一路快跑? 现在,谁家没个客厅?小区内的景观会比街心公园差? 自然,原来的街心公园之类的公共空间,大伙就不愿意去了,至少不是那么迫切了 无它,时代的变化,时间的效果。

0 阅读:0
城市更新观察家

城市更新观察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