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开口了,中美互为威胁,现实比口号更硬 2025年10月底,中美在釜山谈完以后,特朗普直接上了CBS的《60分钟》节目,他没有避开镜头,也没有像从前那样强调中国威胁论,而是说美国对别人也构成威胁,别国对美国做的事美国同样做过,他还补充说合作能让美国更强大,这些话听起来有点不寻常,因为以往美国官员总把中国形容为渗透者和破坏者,但特朗普没有这样说。 他这番话不是临时想到的,因为他本来就是商人出身,看事情只算实际利益,不谈空泛的理念,在他眼里,中美就像两家大公司在争市场,谁能赢就看谁更会谈判,他总把中国称为“强硬对手”,从来不提民主和专制那一套说法,他也不摆出道德姿态,真正关心的都是关税、稀土、大豆这些具体的东西,他甚至直接承认,中国在稀土方面的布局已经做了二三十年,美国根本没办法靠压价或者制裁来解决这个问题。 过去半年里,中美之间实际上悄悄停火了一年时间,美国主动把芬太尼关税降低了百分之十,这种让步在别的贸易谈判中几乎看不到,特朗普心里明白中国不是那种可以随便吓住的小国家,而是必须一起共存的对手,特朗普不再喊要“击败中国”,因为他知道根本打不赢这场较量,还不如继续谈下去,这种认识其实是被现实情况逼出来的,并不是他突然想通了什么。 华盛顿的政客们向来不愿承认美国做过错事,他们总把自己说成正义的一方,闭口不提网络攻击和经济打压这些事,特朗普却直接捅破了这层窗户纸,结果被主流圈子当作异类,但普通民众反而觉得他说了真话,媒体用"撕掉伪装"来形容特朗普的做法,美国政府既不回应也不改变政策,这件事和2017年特朗普对普京说的话如出一辙——他当时反问,既然指责别国是杀手,难道美国自己就完全清白吗。 稀土这个事情很能说明问题,特朗普亲口说过,中国在稀土方面的优势是几十年慢慢积累起来的,不是靠运气好就能得到的,这就等于承认美国在过去二十年里没有重视资源战略,光顾着搞金融和科技这些方面,结果现在发展新能源车、AI芯片这些关键领域,都卡在稀土供应上了,中国掌握了全球超过六成的稀土加工能力,美国想绕开这个现实根本做不到,特朗普没提《瓦森纳协定》,但实际行动上已经接受了现状——毕竟现实情况比纸面规定更有说服力。 这套打法,拜登政府没法照搬,他们得靠着价值观联盟撑门面,不能随意承认美国也有不光彩的过去,共和党建制派觉得特朗普搞坏了同盟关系,民主党更是直接批评他纵容中国发展,可是普通选民愿意接受这种做法,因为人们更关心自己钱包有没有变厚,不想听别人空谈大道理,到了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对美国的稀土出口不但没减少反而增加,美国采购渠道早就离不开中国的供应,这不是谁让着谁的问题,而是市场自己做出的选择。 特朗普的说话方式别人模仿不来,他不讲什么政治正确,只看能不能谈成事,不怕得罪人,也不怕被说软弱,因为他明白在生意场上活下来比面子更重要,他不喊口号,不空谈理想,只盯着实际的好处,这种风格在政坛里显得特别,但在普通人看来反而更真实,有人觉得特朗普疯,有人觉得他狠,可没人能否认他把话说得清楚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