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会抛弃乌克兰吗?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欧洲现在有点魔怔了。为什么宁愿选择陷入俄乌冲突的战争泥潭,也不愿意尽快停火。我觉得有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现在欧洲沉没成本太高,没法止损。俄乌冲突的收益,几乎被美国全盘抄走,欧洲除了接受乌克兰这个烂摊子以外,没有拿到什么好处。 欧洲这么死撑乌克兰,首先是因为他们自己心里也发毛。俄乌冲突对欧洲来说不是远方的热闹,而是直接关系到自家安全的大事。 很多欧洲国家直接把这场冲突看成自身的安全危机,觉得要是现在撒手不管,下一个遭殃的可能就是自己。 所以欧盟领导层和部分国家拼命强调不能“抛弃”乌克兰,一方面是真心把乌克兰当“盟友”,另一方面也是想给自己东部边境加道防线。而且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谈判都已经启动了,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说过,加入欧盟就是乌克兰未来最重要的安全保障。欧洲心想着只要把乌克兰拉进自家圈子,以后地缘安全就能多份保障。 更让欧洲肉疼的是那笔巨大的沉没成本。过去三年欧洲国家给乌克兰的援助可是真金白银,哗哗地流出去。现在要是突然撤手,这些投入可就全打水漂了。 欧洲当然不乐意看到自己砸下去的资源白白浪费,怎么也得在未来的谈判和乌克兰重建中抢到话语权,说不定还能捞回点本钱。所以哪怕心里叫苦,表面上还得硬撑着,指望能在谈判桌上多少挽回点面子。 但欧洲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为乌克兰这事自己人也没少吵架。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就公开吐槽过,说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存在根本性的“战略分歧”。 他老兄甚至呼吁欧盟学美国直接和俄罗斯谈。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更直接,明确拒绝再给乌克兰军事和财政支持。这种内部分歧让欧洲的援乌政策走得磕磕绊绊,想硬气都硬气不起来。 最让欧洲憋屈的是,明明冲突就发生在自己家门口,可关键时刻居然被晾在一边。今年8月美俄元首在阿拉斯加会谈,这么关乎欧洲安全格局的大事,欧洲领导人居然连谈判桌都没摸到。 巴黎高等商学院的阿尔贝托·阿莱曼诺教授说得一针见血:“这无疑是欧洲被边缘化的明确信号,一个对欧洲安全至关重要的会议,却将欧洲拒之门外。”欧洲领导人急得团团转,只好在会谈前拼命搞外交攻势,又是开会又是发声明,就想刷点存在感。 这事儿暴露出欧洲的致命伤——军事实力跟不上野心。布鲁盖尔研究所的雅各布·柯克高说得更直白:“我们正为无法自卫、无法充分支持乌克兰承担后果。这意味着,当欧洲没有真正实力时,就无法获得参与阿拉斯加会晤这类会议的机会。” 欧洲防务这些年全靠北约罩着,自己根本没独立应对能力。法国曾想组建“欧洲维和部队”派去乌克兰,结果遭到一堆国家反对。这种防务上的软骨病,导致欧洲在国际事务中说话都不硬气。 所以你看欧洲现在处境特别尴尬:一方面被美国各种牵制,特朗普政府一边要求欧洲成员国增加军费,一边又不愿给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又不敢真的和美国闹翻。 英国首相斯塔默和法国总统马克龙虽然嘴上力挺泽连斯基,背地里都盼着他能修复和美国的关系。北约秘书长吕特也觉得泽连斯基得重新抱紧美国大腿。欧洲就像夹在美俄之间的夹心饼干,既想彰显自己的战略自主,又摆脱不了对美国的依赖。 说到底,欧洲不抛弃乌克兰的背后,其实是放不下的地缘政治野心和沉没成本在作祟。但问题在于,欧洲现在的能力明显配不上它的野心。 有分析人士指出,一旦美国从乌克兰危机中抽身,欧洲在短时间内恐怕无法填补美国留下的空缺。欧洲领导人现在进退两难:如果对乌克兰作出过多承诺,可能把自己拖进更深的泥潭;要是放手不管,乌克兰局面可能更糟,还会寒了其他盟友的心。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欧洲短期内确实不会“抛弃”乌克兰,但这更多是出于无奈而不是情愿。欧洲就像个赌红了眼的赌徒,已经押了太多筹码,明知道赢面不大还是舍不得离场。只是这场赌局的代价,最终还得由欧洲普通民众来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