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对中欧班列开闸,东大破局棋高一着! 波兰边境哨所前,降下的栏杆再次升起。但

青曼艳共谈世界 2025-11-08 10:09:29

波兰对中欧班列开闸,东大破局棋高一着! 波兰边境哨所前,降下的栏杆再次升起。但地缘政治的算盘珠子,已崩到了华沙脸上。 9月23日,波兰总理图斯克宣布,将于25日重新开放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此时距波兰9月12日以“安全担忧”为由单方面关闭边境尚不足两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军演已在18日结束,但波兰当时仍坚持“无限期维持关闭”。 波兰的突然转向,源于东大在短短数日内亮出的两张牌:南有与格鲁吉亚自由贸易协定升级打通新通道,北有北极航道试航成功。华沙本想拿中欧班列作为地缘政治筹码,却差点让自己失去了这只“下金蛋的鸡”。 --- 01 波兰反复无常,边境开关背后的政治算计 波兰这出“开关大戏”的时机耐人寻味。9月12日,波兰以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举行“西方-2025”联合军演及无人机越界事件为由,突然关闭了所有与白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口岸。 这一决定直接切断了中欧班列主通道。据欧洲铁路货运协会估算,约300列满载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光伏组件的中欧班列滞留在白俄罗斯境内。供应链综合成本随即上涨超过15%。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边境关闭前两天,中国外长王毅刚访问波兰,双方举行了会谈,并表示愿共同保障中欧班列通道安全畅通。波兰当时的承诺是“全力支持”,但转眼就改变了立场。 波兰内政与行政部长凯尔温斯基在军演结束后仍宣布,全部波白边境口岸将“无限期维持关闭”,直至“波兰公民安全得到充分保障”。这一强硬姿态背后,是华沙试图通过中断中欧班列向中国施压,迫使其在俄乌问题上改变立场。 02 通道受阻,中欧贸易大动脉告急 中欧班列作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钢铁驼队”,已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重要合作成果。去年的开行量已达1.9万列,其背后是沿线数十个国家、数百万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利益。 波兰马拉舍维奇口岸作为中欧班列进入欧盟的核心门户,承担着约90%的中欧班列货物清关和分拨工作。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因中欧班列的发展而成为欧洲东方物流枢纽。 据一家物流公司的代表在口岸重新开放前表示,由于口岸关闭,许多通常偏好铁路运输的客户已转而选择海运。从中国到欧洲的铁路运输大约需要30天,而海运则需要40到50天。 波兰的封锁决定立即引发了供应链危机。欧盟供应链监测中心曾预警,此次口岸关闭可能导致高达250亿欧元的陆路通道贸易被冻结。德国商会直接致信华沙要求恢复通行,因为德国汽车生产线依赖大量来自中国的零部件。 03 东大两招破局,南北通道开辟贸易新路径 面对波兰的封锁,东大迅速启动了替代方案。9月19日,中方发言人宣布,东大愿同俄罗斯等北冰洋沿岸国家共同开发北极航道。次日,一艘大型货轮从宁波舟山港起航,试航“中欧北极快航”新路线。 这条北极东北航线相比传统苏伊士运河航线,从中国到英国的航程可从原来的30多天缩短至仅需18天,时间缩短近一半。这条新航线不仅省时省钱,还巧妙避开了地缘政治敏感地带。 与此同时,陆路通道也在加速多元化。东大与格鲁吉亚基本达成一致,谈妥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升级后的新文本。格鲁吉亚是联通整个欧洲和亚洲的“十字路口”,也是中欧班列南通道的重要节点。 目前,武汉、西安等城市已开通直达格鲁吉亚的班列,货物到达格鲁吉亚后可通过黑海水路或陆路进入欧洲。随着东大与格鲁吉亚关系日益紧密,中欧班列南通道的列车班次预计还将进一步增加。 04 波兰自食其果,枢纽地位恐将削弱 波兰的短视行为很快显现出反噬效应。作为中欧班列的最大受益国之一,波兰每年因中欧班列带来的过境收入可观。边境关闭后,这些收益直接受损。 更严重的是,波兰此举严重损害了其作为物流枢纽的信誉。欧亚铁国际货运代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杰指出,自2014年中欧班列开行后,那么多年来,马拉舍维奇口岸一直没有关闭过,此次的确不寻常。即使边境重新开放,各方也必然将防备他们再次单方面关闭边境。 波兰的边境封锁并未带来预期的政治收益,反而加速了东大推进运输通道多元化的进程。随着北极航道的开发和中欧班列南通道的拓展,波兰在中欧贸易中的枢纽地位正在被削弱。 业内专家指出,从长远看,这一事件反而凸显中欧班列多元化布局的必要性。匈牙利、捷克、奥地利等国已盯上替代转运中心的位置。一旦中吉乌铁路建成,将能绕开俄罗斯和波兰直通欧洲南部。 --- 随着波兰边境栏杆重新升起,积压的货物将开始流动。但地缘政治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东大用南北两条新通道向世界证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垄断贸易路线。 “从长远看,这一事件反而凸显中欧班列多元化布局的必要性,也再次表明,唯有秉持开放合作精神,才能真正抵御各类风险挑战。”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青曼艳共谈世界

青曼艳共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