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上已经将安世分别称为“安世(中国)”和“安世(荷兰)”,从双方的较量轨迹看,

牧羊人匠 2025-11-07 23:10:27

媒体上已经将安世分别称为“安世(中国)”和“安世(荷兰)”,从双方的较量轨迹看,撕破脸是板上钉钉,何况已经升级到了国家行为,危机转圜的余地不大。 要知道,荷兰国家再小,面对国家利益,即便心知肚明自己理亏,也会与中国周旋到底,而且荷兰背后还有美国、欧盟、法国和德国撑腰,这也是为什么安世之争至今不见任何缓和迹象。 无论安世中国还是安世荷兰,都是中国人控股的公司,荷兰拿中国人的公司、资产和业务开打,无论如何,损失的都是中国人;我们可以拿荷兰人控股的飞利浦、壳牌或ASML中国子公司开撕吗? 中国通过收购欧洲高科技企业,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做法,已经一去不复返。中国企业必须花大力气自研,成为唯一途径。 中国企业从来没有主导欧洲,将来更是欧洲企业的竞争对手。现在取得的部分高端市场,都是中国本土企业自己研发争夺过来的,所以谈不上失去。未来,欧洲企业逐渐失去中国市场,不是中国政府行为,而是市场竞争所知。

0 阅读:0
牧羊人匠

牧羊人匠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