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有一妙招,让蒙古铁骑从不挨饿,日军模仿,却饿死5万人 1219 年成吉思汗打花剌子模那会儿,二十万大军奔袭几千里,压根没见他们运过一粒米。你知道他们靠啥? 每个蒙古骑兵出征时最少揣着三匹战马,多的能带五匹,这些马不光是脚力,还是移动的 “粮仓” 和 “奶站”。母马每天能挤三四升奶,够俩士兵填肚子,实在急了还能刺马饮血续命. 1221 年哲别追杀花剌子模国王时,全靠这招救了整支先锋队。骑兵马鞍底下的皮囊里塞着风干肉干,绑在马背和大腿之间,行军时的汗水渗进去,既补盐又保湿,能存好几个月不坏。 更厉害的是,大军身后跟着五十多万头牛羊,队伍铺开二十多公里,当地人还以为整个草原在搬家。这些牛羊自己找草吃,晚上想改善伙食就宰两头,根本不用操心存粮的事。 蒙古人打仗从来不是死磕,打完一座城先抢粮仓和牲畜,把敌人的家底变成自己的补给。1220 年攻破布哈拉城,直接把城里的牲畜宰光,够全军吃半年。 1241 年打匈牙利,拿下佩斯城连酒窖都搬空了。他们行军速度也邪乎,一天能走八十公里,比欧洲骑士快一倍,刚抢完一处立马奔下一个目标,粮食还没吃完新的就接上了。 更绝的是蒙古马,矮小结实,零下四十度的严寒里能刨开积雪啃草根,根本不用额外喂饲料,这可是老天爷赏饭吃的本事。 可谁能想到,七百年后,日本那个叫牟田口廉也的中将,翻了几本史书就觉得自己懂了,非要在 1944 年的缅甸战场上复制这招。 当时十万日军要打英帕尔,他拍胸脯说 “学蒙古人赶牛羊当补给,饿不着”,硬是征集了几万头牛、山羊,还有大象甚至猴子当运输队。他哪儿知道,热带丛林跟蒙古草原压根是两码事。 刚出发头几天还凑活,可英军的侦察机一来,轰炸机跟着就到了。炸弹往牛羊群里一扔,牲畜吓得四处乱窜,士兵顾着抓牛羊,连防空都顾不上,一天下来死伤一堆,跑散的牛羊比剩下的还多。 没过多久雨季来了,山路泥泞得能陷住脚,牛羊每天顶多走十几里,累死病死的一堆堆的。丛林里疟疾、痢疾横行,药品早用光了,病死的牛羊谁敢吃?吃了更要命。 等好不容易挪到英帕尔城外,十万大军只剩七万多活人,一个个面黄肌瘦。本想进城抢粮,结果城里空荡荡的,英军早把居民和粮仓搬空了,翻遍全城就找到几袋发霉的面粉。 有人劝赶紧撤,牟田口廉也还嘴硬,非要等英军出来决战,硬撑半个月,被英军的飞机大炮打得头都抬不起来。七月下令撤退时,粮食早断了,士兵只能啃野果、嚼树根,有的甚至疯了似的啃同袍尸体。 撤退路上全是倒下的人,根本没人能救。到九月回到指挥部,十万大军就剩五万人,那五万人全是饿死、病死的,死得太惨了。 为啥成吉思汗能成,日军却惨败?根本不是一个路子。蒙古人是天生的游牧民族,骑马赶牛羊是刻在骨子里的本事,还专门有畜牧官管着牲畜,规划放牧路线,1231 年打金国时靠这招在华北平原撑了半年。 他们打胜仗靠的是速度,一天八十公里的行军,刚到地方就破城抢粮,牲畜还没出问题补给就接上了。可日军呢?在丛林里走得比乌龟慢,还没抢到粮,自己带的牲畜先死光了。 更别说现代战争有飞机轰炸,蒙古那会儿哪有这玩意儿?日军的牛羊群就是活靶子,一炸一个准。 最关键的是,蒙古人的 “以战养战” 是真能抢到东西,花剌子模、欧洲的城池里全是粮仓牧场,可英军早把英帕尔搬空了,日军抢个寂寞。 蒙古马能在雪地里刨草,日军的牛羊在丛林里吃不到正经草,只能活活饿死。牟田口廉也只看到蒙古人赶牛羊,没看到人家背后的生存智慧、高机动性和战场判断,纯属照猫画虎,把十万条人命当儿戏。 所以说,成吉思汗的妙招根本不是 “带牲畜” 这么简单,是把生活方式、战术速度和战场资源全捏在了一起。日军不懂装懂瞎模仿,不饿死才怪,这五万条人命就是最惨痛的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