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普京卸任后,会不会再冒出个,亲美领导人?别做梦了,现在俄国内部,从总理到州长,八成以上是穿军装或戴安全局徽章的,他们嘴里念的是军工、主权、技术自主,不是私有化、自由市场,叶利钦那套,早被当垃圾扔进历史废纸篓了。 克里姆林宫的钟声敲响,普京的脚步渐缓,谁来接棒?这权力交接的谜局里,会不会藏着一个突然转向西方的身影?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塌糊涂,叶利钦上台就搞快速私有化,想靠休克疗法挤进西方市场圈子。1991年12月,他宣布解除价格管制,物价像脱缰野马,通胀率直奔2500%,老百姓的积蓄几天就蒸发光。1992年启动股份拍卖,98%的公民拿到象征性凭证,可那些国有企业低价甩卖给少数买家,工业产值到1995年缩水近一半,失业大军涌上街头,棚户区里挤满丢了饭碗的工人。 寡头集团冒头,掌控能源和金属产业,贫富差距拉到天边,国家主权眼看就溜走。这套玩意儿没带来繁荣,反倒让俄罗斯人吃尽苦头,1998年金融危机一炸,卢布贬值四倍,银行挤兑潮起,国家财政窟窿大开。西方那帮经济学家鼓吹的自由市场,在这儿落地就变味,结出毒果子。俄罗斯民众从此对私有化深恶痛绝,那段乱局成了历史黑点,谁提起来都摇头叹气。 普京1999年底接手时,俄罗斯正从谷底爬坡。他不像叶利钦那样摇摆不定,一上台就抓中央集权,重建国家权威。2000年3月当选总统后,调整行政区划,设七大联邦区,地方势力被压住,寡头扩张空间挤得死死的。安全机构影响力暴涨,克格勃出身的普京把情报经验注入治理,联邦安全局等部门管得越来越宽。 到2000年代中期,油价上涨拉动经济,俄罗斯GDP恢复到苏联解体前水平,挤进世界前十。可关键不光是钱,而是政治生态变了样,从中央到地方,关键岗位多由军方和安全背景的人把持,据统计超过四分之一的高层有这类经历,数字还在涨。这些人不搞空谈,他们从军营或情报线转政坛,决策总把国防和主权搁首位。亲西方声音夹着尾巴,任何偏离主权的苗头都难抬头。 拿霍多尔科夫斯基案来说,这事儿震动了整个商界。2003年10月,他的尤科斯石油公司因税务违规被查,资产拍卖后落入国家手里,他本人判了十年,出狱后流亡海外。这不光是抓人,更是给寡头们敲警钟,国家对战略资源死死攥紧,从能源到金融,关键行业回归国有控制。私有化狂潮彻底刹车,取而代之的是国家主导的再工业化。普京政府推进口替代,砸钱研发本土技术,就算短期吃亏,也得避开外部掐脖子。 芯片和软件起步晚,但已建起闭环,贝加尔处理器用在军工设备上,性能虽追不上进口货,可供应链稳如泰山。2022年冲突后,这路子在制裁压力下更硬气,俄罗斯经济没崩,反倒靠军工订单顶住,2023年GDP增速3.6%,2024年预计3.9%。 现在俄罗斯内部,从总理到州长,八成以上是穿军装或戴安全局徽章的,这话不是吹牛。总理米舒斯京胸前别着徽章,总念叨军工订单和主权保障;州长们多情报序列出身,汇报时总提技术自主和国防需求。安全背景精英占主流,49%的人赞同斯拉夫欧亚主义观点,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他们嘴里没私有化、自由市场的影子,叶利钦那套早扔垃圾桶了。 媒体天天推本土产品,抵制进口依赖,反对派空间小得可怜,NGO拿外资得登记成外国代理人。民族主义成主流,谁敢提和解和亲美,就等于自找麻烦。军工占比GDP超6%,虽有劳动力短缺和通胀,可整体抗压强,能源出口转亚洲,外汇管制铁板一块。2024年软件产业增长22%,本土产能上台阶。 这格局不是一天炼成的,是二十多年积累。普京任期尾声,权力架构深嵌主权逻辑,继任者多从国防安全序列挑,像2024年5月上任的国防部长贝洛乌索夫,经济硬派作风,不会轻易服软。俄罗斯人学聪明了,主权是底线,自力更生是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