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日韩的区别!日本的聪明之处,就是一党一届一政策,唯一不变的就是对中狼子野心和对美国的假服从。而韩国只是在美军基地上的南韩而已,几乎全民亲美,比美国人还爱美国。怎么弄? 先说日本。 自民党从1955年算起,除了极短几次下野,几乎一直执政。 党内派系轮流坐庄,首相换来换去,但大战略像接力棒,一棒接一棒。 对华政策看上去摇摆,其实轴线从没变:经济上要市场,安全上要防你。 2006年安倍晋三第一次上台就提“自由与繁荣之弧”,后来菅义伟、岸田文雄换着花样包装,还是同一道菜。 对美也一样。 日本政府每年在预算里给驻日美军掏一大笔“体贴预算”,2024年这笔费用高达2111亿日元,折合差不多13亿美元。 看起来乖,其实算盘精:把美军基地锁在冲绳,既省了自家军费,又把美国绑在西太平洋。 韩国不一样。 1948年建国就带美军基因,战时指挥权到现在都没拿回来。 总统五年单任期,换一次人就换一次对朝、对美、对华口径。 文在寅想在中美之间找平衡,结果下台后立刻被继任的尹锡悦推翻。 尹锡悦上台第一件事就是重启萨德、加入印太经济框架,民调里七成受访者支持“进一步加强韩美同盟”。 这种亲美不是政客口号,是写进普通人日常。 韩国教育部2023年数据,全国中小学生课外英语培训支出达到11万亿韩元,比数学、语文加起来还多。 首尔江南区一间英语幼儿园,一年学费3000万韩元,家长还是排队抢名额。 美军基地附近的商圈更直观。 平泽市乌山空军基地门口一条街,招牌全是韩英双语,炸鸡店直接取名“Uncle Sam Fried Chicken”。 周五傍晚,大兵们穿着便装出来喝啤酒,韩国大学生凑上去练口语,顺便蹭免费薯条。 日本可没这景象。 横须贺美军基地外最多的是抗议标语,当地居民年年起诉噪音超标。 2023年神奈川地方法院判日本政府赔1.9亿日元,钱不多,但信号明确:配合是配合,心里不爽要写进判决书。 历史包袱也完全不同。 日本在朝鲜战争里当美军后勤车间,赚了第一桶金,却没被直接拖进战场。 韩国却是主战场,死伤百万,战后只能靠美军留下来守着。 经济起飞阶段,日本靠出口,韩国靠外资。 三星、现代崛起时,大股东名单里全是华尔街基金,技术、资本、市场都绕不开美国。 日本人当年也买美国资产,但索尼、丰田始终握在自己手里。 于是出现今天的画面: 日本首相可以一边给拜登鞠躬,一边在G7会场递小纸条给中国代表。 韩国总统只要提到中国,先要看白宫脸色,再决定用多硬的词。 有人说,日本是假装听美国的,韩国是真听。 其实更准确的描述是:日本把“听”当成筹码,韩国把“听”当成生命线。 筹码可以讨价还价,生命线断了就要窒息。 所以每当半岛局势紧张,韩国股市最先跳水,日元反而被当成避险货币。 普通韩国人当然知道这种不对等。 民调机构韩国盖洛普2024年4月调查,40岁以下受访者里,68%希望“未来十年内收回战时指挥权”。 但真让他们选边站,又有71%说“如果中美冲突,韩国只能跟着美国”。 日本年轻人更暧昧。 NHK做的同一问卷,只有28%愿意在中美冲突时明确站美国,54%选“尽可能中立”。 理由很实际:真打起来,驻日基地先挨导弹,谁也不想当炮灰。 政治制度把两国路径锁死。 自民党可以一棒接一棒玩平衡,韩国总统干五年就换人,连政策磨合期都不够,更别说战略定力。 于是我们看到: 日本外相访华时,可以把“构建建设性稳定的日中关系”说得滴水不漏,回国立刻批准新的对台装备出口。 韩国外长访华,话还没说完,国内保守媒体已经骂“亲华叛徒”,逼得青瓦台赶紧补一句“韩美同盟才是根基”。 这种差异不是谁的智商高低,而是国家生下来的那一刻,地基就不同。 日本是战败后被美国重新装修的房子,外表换了,梁柱还是自己原来的木头。 韩国是从地基到屋顶都由美国包工队盖的,想换一块砖都得先打报告。 所以问“怎么弄”,答案其实很简单: 日本继续玩假服从,直到哪天美国真翻脸。 韩国继续真服从,直到哪天半岛格局突变。 在那之前,日本首相依旧可以对着镜头微笑:我们和美国是牢不可破的同盟。 韩国总统依旧可以在国会演讲:韩美同盟是国运所系。 镜头关掉后,两国心里的小算盘,各自噼啪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