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宣布了:如果中国断供稀土,我们将采取必要手段。就在海牙上周的记者会上,荷兰公

经略简料 2025-11-07 18:10:03

荷兰宣布了:如果中国断供稀土,我们将采取必要手段。就在海牙上周的记者会上,荷兰公开放话,语气里带着十七世纪那种“海上强盗”的自信。别只看口气,事实是硬扯不动现代供应链的。 荷兰政府于海牙召开记者会,公开撂下强硬言论 —— 一旦中国切断稀土的供应渠道,他们必将启动 “必要手段” 予以反制,言语间尽显不容置疑的坚决立场。 这言论听起来像极了17世纪“海上马车夫”穿越时空的回响,充满了对过往辉煌的怀旧和误读。 然而,这终究不是那个武力至上的时代 —— 仅凭几艘搭载火炮的舰船,就想左右世界走向、掌控全球命运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 在全球供应链这张精密的大网里,想靠卡住一个节点就号令天下的想法,更像是一种“幻觉主权”,代价可能高到无法想象。 这颗星球上最精密的机器——ASML光刻机,就是最好的例子。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全球合作的奇迹,十多万个零件来自世界各地。 但它的心脏、神经和肌肉里,却流淌着来自中国的“工业维生素”——稀土。 别小看这些稀土元素。 极紫外光源系统的激光发生器,必须在内部掺入钕元素才能顺利启动并稳定运行;而能在纳米尺度实现精准位移的磁悬浮工作台,正是依托掺有镝与铽的高性能强力磁体,才得以始终保持稳固无差的工作状态。 就连德国蔡司引以为傲的镜片,要达到低于0.3纳米的极致平整度,也必须用高纯度的氧化铈来抛光。一台EUV光刻机,就需要消耗超过十公斤的稀土,这笔账,ASML比谁都清楚。 这种依赖是双向的。 ASML离不开中国的稀土,但它的光刻机也曾是中国芯片产业升级的必需品,中国市场一度贡献了它42%的销售额。这就像一个精密耦合的“心脏”,任何一方用力过猛,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骤停。 以为能精准打击对手而不伤及自身的想法,实在太过天真。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次“断链”,引发的都不是直线冲击,而是一场无法预测方向的涟漪风暴。 如果ASML的生产线因为稀土短缺而放慢脚步,哪怕一个月只减产十几台,最先感到窒息的将是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这些芯片巨头。 全球性的“芯片荒”会立刻升级为“芯片灾难”,苹果和英伟达的新品发布会恐怕也得无限期推迟。 欧洲自身也难逃厄运。安世半导体的风波还未走远,当时中方暂停生产许可,直接导致欧洲车企停产,欧盟甚至一度要求荷兰赔偿每天高达4000万欧元的损失。 不得不说,这个教训堪称刻骨铭心,其背后蕴含的警示意义格外深刻,足以让相关方时刻铭记、引以为戒。 更别提西门子的风力发电机和大众的电动汽车,它们的核心部件同样离不开中国的稀土永磁体。荷兰的“必要手段”,在真正伤到对手之前,很可能先把自己所在的欧洲产业链撕开一道口子。 资本市场向来对行业相关动态极为敏感,仅仅是中国将要强化稀土管制的传闻流出,ASML 的股价就遭遇重创,单日暴跌 16%,对应的市值直接蒸发了数百亿欧元,尽显市场的敏感反应。 无数历史经验都在告诉我们,外部的封锁限制非但无法困住发展脚步,反而往往会成为点燃内部创新热情、加速技术迭代的最强催化剂。 当荷兰跟风美国,将14纳米以上光刻机的出口审批周期延长到90天时,实际上是给中国的自主研发按下了快进键。 压力的反作用力来得很快。中国的28纳米国产光刻机不仅进入测试,良率高达90%,成本更是只有ASML同类产品三分之一。 随着今年超过10台的交付计划,一个新的竞争格局正在悄然形成。ASML的对华销量已从几百台锐减至几十台,这只是个开始。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重塑规则。 中科院研发出可减少70%重稀土用量的无镝磁体技术,同时新的出口法规明确,任何产品只要含有0.1%的中国稀土,出口都需许可。 这一攻一守,不仅降低了自身风险,也增加了对手的博弈难度。 那份充满17世纪气息的强硬声明,终究是念错了今天的剧本。 当下的权力逻辑,不再是控制航线和资源,而是植根于网络的韧性与合作的深度。 试图将彼此依赖的供应链武器化,最终会发现,自己挥舞的剑,砍向的恰恰是自己脚下的根基。 信源:不给稀土就抢?荷兰对中国摊牌,阿斯麦的天塌了,中企也别想好过 中华网

0 阅读:0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