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这次对中国的强硬,超出了外界想象。原本以为,随着中美协议的落地,安世荷兰和安

山河又月明 2025-11-07 16:07:42

荷兰这次对中国的强硬,超出了外界想象。原本以为,随着中美协议的落地,安世荷兰和安世中国的问题会得到彻底的解决。没想到,荷兰方面却还是在疯狂的作死,居然胆敢对安世中国断供! 荷兰这次对中国的强硬态度,确实透着股不管不顾的冲动,完全没按外界预想的剧本走——大家本以为中美吉隆坡磋商达成共识,美方暂停那项针对中资控股企业的“50%穿透性规则”,安世半导体的僵局总能缓一缓,没想到荷兰反而借着这当口递出了更硬的牌,属实是把“作死”两个字写在了行动上。 要把这事说透,得先理清安世半导体到底是谁的家底。这可不是什么半路搭伙的企业,2019年闻泰科技花了268亿元真金白银把它收归麾下,这可是当年中国最大的半导体收购案,手续合规、流程透明,安世前身为恩智浦标准产品事业部,60多年的行业积累,从芯片设计到封测的全链条能力,都是闻泰实打实买下来的核心资产。 尤其是东莞的封装测试工厂,早就是安世的“心脏”,承担着全球70%的封测产能,每天有1.8亿片半导体元器件从这里产出,年产能高达700亿片,全球两万多家客户的订单都指着这儿交货呢。 可荷兰政府偏要无视这些基本事实,9月30日一纸行政命令砸下来,直接搬出自1952年的《商品供应法》——那本该是战时管控物资的老古董,现在却用来冻结安世全球30多个实体的资产、知识产权,连业务调整权都给卡了,冻结的资产价值高达147亿元,荷兰四座工厂的设备、欧洲研发中心的专利全被圈了进去,有效期一给就是一年。 更离谱的是第二天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就跟进,连庭审都省了,直接裁决撤销中方创始人张学政的CEO职务,把99%的股权托管给第三方,美其名曰“防范治理缺陷威胁欧洲安全”,说白了就是借着法律壳子抢控制权。 最可笑的是荷兰方面找的断供理由,说安世中国没遵守合同付款条件,这话刚出口就被安世中国的公告怼了回去——明明是荷兰总部拖欠东莞工厂10亿元货款,这笔钱本是结算已交付晶圆的成本,荷方不仅不付,还想逼着客户把款项汇到未经授权的账户。 这操作简直把“倒打一耙”玩出了新高度,连基本的商业信誉都不顾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所谓的“付款纠纷”就是个幌子,真正的目的是借着断供掐断中方对核心产能的掌控。 其实荷兰敢这么横,背后藏着美国的影子。法院披露的文件早就说明白了,美国商务部6月就跟荷兰外交部开会,明着施压必须换掉中国籍CEO张学政,还放话“不换CEO就别想拿实体清单豁免”。 9月29日美方刚公布“穿透性规则”,荷兰第二天就火速动手,这跟踩着鼓点跳舞似的配合度,哪儿是什么“维护供应链安全”,分明是当美国的“技术前哨”冲在前面。 可荷兰千算万算没算到,美国的梯子说撤就撤,中美达成协议暂停规则一年,这下荷兰彻底成了站在台上没台阶下的小丑,自己把路走窄了还没处说理。 更有意思的是,荷兰这通操作压根没伤到中国,反而先把自己人和全球产业链坑惨了。安世的产品不是什么尖端芯片,却是汽车电子的“刚需品”,欧洲车企九成以上的电子元器件都依赖这类供应商。 荷兰一断供东莞工厂的晶圆,德国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立马停产,高尔夫车型交付无限期推迟,手头的芯片库存只够撑一周;博世位于萨尔茨吉特的工厂眼看要裁掉1400名员工,法国雷诺、意大利菲亚特找遍全球都找不到替代产能。 这些欧洲企业急得跳脚,德国、法国直接给荷兰下了最后通牒,要求11月10日前拿出方案,不然就启动欧盟芯片法案豁免绕过禁令,这阵仗活脱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人的脚”。 荷兰可能忘了,中方早就不是只能被动挨打的状态。闻泰科技早就布局了后手,上海临港的鼎泰匠芯12英寸晶圆厂已经量产,月产能达到3万片,2025年底还要实现新一代IGBT产品通线,之前就和安世签了68亿元的供货协议,本土产能早就备好了。 安世中国自己也有底气,公开说库存够撑到年底,新的晶圆产能验证正在加紧推进,明年就能无缝衔接供应。反观荷兰,想把产能转移到马来西亚、菲律宾,光工厂扩建就得等一年,等他们建好,中国这边早就把替代方案跑通了,到时候损失的还是安世自己的市场份额。 说到底,荷兰这波强硬根本站不住脚,既没法理依据,又违背商业规则,还把全球供应链搅得鸡犬不宁。明明握着安世这样的优质资产,却非要跟着美国玩政治操弄,结果中美一握手,自己先成了被抛弃的棋子,欧洲盟友还追着要说法。 安世中国手握70%的产能和稳定的库存,荷兰总部却连订单都交不出去,拖欠的10亿货款至今没下文,这样的“作死”操作,除了让自己在经贸领域丢信誉,实在看不出有任何好处。

0 阅读:75

猜你喜欢

山河又月明

山河又月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