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泪纵横啊,福建舰服役了。当我们只有一艘航母的时候,他们说我们威胁地区安全;当我们拥有两艘航母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客气不少; 当我们拥有三艘航母的时候,他们认为我们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并邀请我们参与地区事务。当我们拥有四艘航母、且驱逐舰和两栖攻击舰像下饺子一样频繁下水的时候,他们说我们是维系全球战略稳定与和平的基石。 到现在第三艘国产航母福建舰列装,整整跨过了一个时代。最早别人说我们是威胁,现在却开始邀请我们“参与地区事务”,这种态度的转变,不是靠说,是靠真东西撑起来的。 时间回到2012年,辽宁舰服役的那一天,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中国真的有了航母。那时候外界的声音很统一,说我们是地区不稳定因素,说我们搞军备竞赛。 可事实是,当时我们连航母舰载机降落的技术都还在摸索,夜间起降训练都还是个难题。我们只是刚刚起步,很多基础还没打牢。 但就是在这种“边学边练”的状态下,中国第一艘航母编队逐渐形成战斗力。辽宁舰接着带动了整个舰机协同体系的建设,说白了,它是从零起步的“教练员”。 然后就是山东舰,这艘真正意义上的国产航母。2019年服役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这才算是中国海军迈进了成熟期。山东舰比辽宁舰更先进。 很多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舰载机的起降效率也提高了不少。外界的态度也开始微妙地变化了,不再只是批评,而是多了点“关注”和“研究”。 因为他们发现,中国并不是搞个样子工程,人家是真的要做航母体系的。山东舰的出现意味着我们已经可以独立建造自己的航母,而且是实打实具备战斗力的那种。 到福建舰这一阶段,外界的声音变得更复杂了。福建舰是电磁弹射,平直甲板,排水量再上一个台阶。这些技术含量高到什么程度? 简单说,美军的福特级用了十几年才把电磁弹射弄成熟,中国短时间就接近了这个水平。这不是小进步,是跨越式的跃升。 而且福建舰背后,是整个航母产业链的成熟,包括动力系统、作战指挥系统、舰载机配套、弹射技术、后勤补给等一整套东西同步推进。 你说别人能不重视吗?以前他们说我们是“威胁”,现在开始说“中国是地区和平的重要角色”,这不是客气,而是现实。 航母之外,中国海军的“下饺子”速度也不是说说而已。这几年,055、052D型驱逐舰像流水线一样交付,075两栖攻击舰也接连下水。 这些不是孤立造舰,而是形成完整作战体系。以前我们说“航母编队”,是个概念,现在中国是真的在做“编队”这件事。 你看福建舰服役之后,很多专业媒体都在讨论它未来的搭配,是不是配055再加075,再后面是不是还有无人战舰加入,这些都不是空谈,而是根据我们现在的造舰节奏推出来的逻辑。 再看看国际上最近的事,比如红海局势、地中海紧张、南太平洋局部升温,大家开始发现,全球稳定越来越依赖多极力量平衡。 中国的角色就开始显现出来了。以往靠单极维稳的方式已经不灵了,靠一个航母全球跑的日子过去了,现在是多国多点协同的时代。 中国的航母编队能在关键时刻出现在关键海域,就不是单纯的“展示肌肉”,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稳定器。别人说我们是“战略稳定的基石”,听着很高大上。 其实就是他们也知道,有中国在那片海域,他们的事不会一言堂。福建舰服役之后,国际上对中国海军的看法也在改变。以前是围观,现在是研究,甚至是寻求合作。 不只是军事,连一些涉及国际航运、救援、反海盗、护航等事务,也开始希望中国参与。这些年中国参与了不少联合演习、海外护航任务,不是为了秀存在感。 而是因为大家确实需要一个有能力、讲规则的伙伴。航母就是这个能力的象征,有它在,就有说话权。所以说,福建舰服役不是一艘船的事,它代表的是中国海军能力的整体跃升。 也代表了我们在全球事务中逐渐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这不是靠谁给我们面子,而是靠我们自己一步一步干出来的。谁也不会因为你说了几句漂亮话就请你进圈子。 都是看你有没有这个能力。福建舰就是我们的“通行证”,而且还是那种可以无限续签的那种。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现在回头看,确实有点“老泪纵横”的感觉。但更多的是踏实,因为我们知道,这种进步不是靠运气,是靠几十年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未来是不是还有第四艘、第五艘? 大概是有的,但不管数量多少,关键是我们已经有能力把这些钢铁巨舰变成真正能维护国家利益、参与全球事务的工具。这才是福建舰服役背后真正值得高兴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