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回过味儿了:卖掉乌克兰,锅甩给美国,与俄和好,万事大吉。看到特朗普不管怎样强

义气先义 2025-11-07 11:25:56

欧洲回过味儿了:卖掉乌克兰,锅甩给美国,与俄和好,万事大吉。看到特朗普不管怎样强蛮硬逼普京都无法促使战争结束后,欧洲终于意识到了俄方视角的重要性。亦或者说欧洲有必要换位思考一下,去理解俄罗斯所面临的尴尬窘境,毕竟美国是域外国家,只在历史渊源上和欧洲同气连枝。 俄乌冲突打到现在,还没个准头儿。欧洲当初跟风美国,砸了大把钱和武器进去,喊着支持乌克兰主权啥的。可现在呢?能源账单爆表,通胀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工业链子一断一大截。德国的化工企业哭天喊地,法国农民上街堵路,意大利的中小企业关门大吉。这不光是钱的问题,更是欧洲自家后院起火了。俄罗斯那边,制裁三年多,经济居然没崩盘,出口转内销,卢布稳得一批。西方媒体老说俄罗斯快扛不住了,结果呢?普京稳坐钓鱼台,军队推进节奏不乱。欧洲人开始琢磨,这仗到底值不值当。 特朗普这家伙,2024年大选卷土重来,2025年一上台,就摆出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势。他对普京下死手,关税加码,军援乌克兰喊得震天响,还公开怼欧洲盟友,说你们少出钱就滚蛋。结果呢?普京不吃这套,克里姆林宫的回应简短有力:边境安全红线碰不得。特朗普的强硬逼法,换来的是战场上零星进展,乌克兰东部阵地还是拉锯战,美军情报显示俄方补给线没断。欧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华盛顿离得远,隔着大西洋,历史渊源是二战后马歇尔计划那点儿事儿,可现在冷战早结束了,苏联没了,北约东扩成了老大难。俄罗斯夹在中间,北约基地一步步逼近,核威慑的阴影天天晃荡。这窘境,欧洲人以前视而不见,现在总算有点儿换位思考的意思。 意大利前驻比利时大使埃琳娜·巴西尔的话,戳中了要害。她2024年11月在俄罗斯媒体上直言,俄罗斯不是在侵略乌克兰,而是在防着北约的战略挤压,保自家主权。这话听着耳熟,在国际上早有北约东扩威胁论的影子。巴西尔不是头一回这么讲,她外交生涯里见过太多大国博弈。欧洲其他地方也开始松口。匈牙利从头到尾就没跟风,奥尔班政府顶着欧盟压力,坚持买俄气,能源协议签得飞起。2025年上半年,匈牙利还公开反对欧盟的新一轮对俄制裁,理由简单:自家经济扛不住。斯洛伐克和塞尔维亚也跟着哼哼,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直说,欧洲别当美国的马前卒。 欧盟2025年预算报告显示,对乌克兰援助总额已超1500亿欧元,但效果呢?战场上俄军控制了顿巴斯大片地,乌克兰部队伤亡惨重,招兵都成问题。欧洲自家事儿一大堆:英国脱欧后遗症没消,法国黄马甲闹腾升级,德国大选乱成一锅粥。老百姓问,凭啥为乌克兰搭上自家饭碗?民调数据摆那儿,2025年盖洛普调查显示,德国60%民众支持减少援助,法国也过半。领导人没法装瞎,马克龙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讲话里,拐弯抹角提了和谈必要性。朔尔茨在柏林的党会上,承认天然气短缺让制造业雪上加霜。 甩锅美国,这招欧洲玩得溜。华盛顿主导北约东扩,从1999年波兰加入开始,一路吞并东欧国家,到2022年芬兰瑞典入盟,俄罗斯的缓冲区没了影儿。美国受益最大,军工企业订单爆满,波音和洛克希德订单堆成山。欧洲呢?出钱出力,还得咽能源涨价的苦果。特朗普上台后,关税战重启,对欧盟汽车加税25%,德国大众和宝马股价直线下滑。欧洲人算这笔账:美国域外玩家,搅局赚饱了,欧洲却成炮灰。2025年7月,欧盟峰会在布鲁塞尔开会,决议明确:援助乌克兰以经济重建为主,军援缩水30%。这等于变相抽身,把烂摊子推给华盛顿。 与俄和好,这步棋欧洲走得现实。俄罗斯经济韧性超预期,2025年GDP增长2.5%,出口转向亚洲。欧洲企业眼红,德国大众重启卡车厂生产线,法国道达尔油气公司偷偷续约。能源危机逼的,2024-2025年冬天,欧洲多国限电,学校医院都受影响。和谈大门半开,2025年9月,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秘密会晤,中俄欧代表碰头,讨论黑海粮食走廊重启。普京的红线是北约不东扩,欧洲默契点头。乌克兰那边,泽连斯基政府压力山大,美援虽多,但国内腐败曝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冻结贷款。 总的来说,这转变来得及时。欧洲不是铁板一块,亲俄派声音大了,主流媒体也开始平衡报道。BBC和CNN还硬扛,但德法媒体直球分析美国私心。老百姓最实在,超市油价降了,暖气费稳了,就给领导人点赞。和好之路曲折,但万事大吉的苗头有了。俄罗斯经济回暖,欧洲工业链补上缺口,乌克兰重建基金启动,美国呢?特朗普的关税梦,怕是黄了。

0 阅读:0
义气先义

义气先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