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号,日本的新任外相茂木敏充,举办了上任以来的第1次新闻发布会,并且正式回应了高市早苗首相在韩国APEC峰会期间与台湾代表会面的情况。那么日本到底说了一些什么?这会影响日本和台湾出席明年在中国深圳举办的APEC峰会吗? 日本与台湾的经济纠葛,根子在1972年中日联合公报,那份文件画了条清晰红线:承认一个中国,但留了非政府层面的互动空间,这让日本能在贸易上两头讨好。APEC作为经济俱乐部,本该避开政治泥潭,可高市早苗与林信义的会晤,还是踩中了北京的敏感点,会谈虽只聊了半导体链条和贸易壁垒,但社交帖文的职务标注,直接被解读为原则试探。中国外交部两天内发声,点名四个政治文件,交涉函件直达东京,这让日本新内阁的蜜月期就蒙了层灰。 茂木敏充的发布会,选择在11月4日上午,时机卡得准,刚好给中方交涉留了缓冲,又不拖到周末。他先重申公报框架,日本的台湾接触从来是经济属性,过去APEC上类似桥段屡见不鲜,2017年越南河内那次,焦点是汽车零配件采购;2023年旧金山旧账,更是能源进口的例行公事。这些往事不是随意举例,而是用数据佐证,日本企业对台湾芯片的胃口大开,去年贸易规模破千亿日元,这类会晤本质上是保产业链的保险绳。 回应中国抗议的部分,他没绕弯子,通过大使馆渠道已回函五页纸,附上峰会日程和身份文件,强调无政治意图。这招既堵了北京的嘴,又保住了日本的连续性立场。茂木敏充避开首相帖文的雷区,转而拔高APEC的定位,1989年建机制时,就定调为贸易自由化平台,历届产出如茂物宣言,都是绕着增长转圈,这次事件不过是地缘噪音,别让它盖过可持续发展的大合唱。日本的表态,透着务实算计,在美日同盟的底气下,台湾经济纽带成了对冲筹码。 明年深圳APEC的影子,在回应中若隐若现。茂木敏充间接点明,日本视多边平台为命根子,创始成员的平等席位不容撼动,台湾经济代表的位置稳如磐石,日本首相级出席是惯例,不会因单一摩擦缺席。深圳议程预计绕着数字经济和气候融资转,日本已备好100亿投资提案,台湾的白皮书也会跟进,互动轨道保持经济纯度。这番铺垫,不是空谈,而是日本对华政策的早期信号,高市早苗上台后,经济对话的门没关,但底线红线画得死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