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弹]日本前防卫大臣怒了!日本前防卫大臣石破茂近几日发声了,他警告日本不要再幻

红楼背疏影 2025-11-06 18:19:37

[炸弹]日本前防卫大臣怒了!日本前防卫大臣石破茂近几日发声了,他警告日本不要再幻想打仗了,因为国家可能会灭亡。他说:“1868年发生的明治维新,并不是奇迹,是抢夺了中国的财富之后实现的。”他还指出,日本历史上通过战争获得财富的做法已经不行了,因为不允许。 日本教科书多将明治维新描述为“制度革新的典范”,却回避其背后的掠夺历史。1894年甲午战争后,日本从中国掠夺2.3亿两白银,该数额相当于当时日本年度财政收入的4.8倍。这笔资金大量投入军工领域,三菱重工借此快速发展,1897年舰船产量较战前增长12倍。 更关键的是,这笔“战争红利”形成了恶性循环。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又从中国东北攫取铁路权和矿产资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仅鞍山钢铁厂每年就为日本提供40万吨钢材,支撑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石破茂的通透之处在于,他看清了这种“靠抢致富”的模式在今天已完全走不通。 当前日本军事实力与二战前存在本质差异,2025年8.7万亿日元防卫预算看似数额庞大,折合成美元约580亿,不足中国防卫预算的五分之一。 更核心的问题在于产业空心化,日本军工体系表面完整,实则核心部件高度依赖进口。以先进的F-35战斗机为例,其发动机与雷达系统均由美国供应,2024年因美方交付延迟,导致12架战机列装计划受阻。 关于日本“反击能力”的讨论中,有观点认为其导弹可形成威慑,但实际情况显示,日本研发的高超音速导弹仍处于试验阶段,射程仅略超1000公里,而中国东风-26导弹已实现2000公里以上精准打击。 此外,日本本土缺乏战略纵深,四大岛屿均处于邻国导弹覆盖范围,军工设施防护能力薄弱——名古屋的三菱重工工厂距海岸线仅8公里,战时生存能力有限。 石破茂的警示亦体现其对中美博弈格局的认知,日本当前处于中美博弈的中间地带,试图通过强化与美国的同盟关系提升国际存在感,实则将自身置于危险境地。 美国第47任总统特朗普推行“印太战略”,有意将日本打造为前沿据点,2024年已要求日本将驻日美军军费分摊金额从88亿美元提升至100亿美元,该数额占日本当年防卫预算的六分之一。 历史教训表明,依附外部势力的军事冒险终将导致失败,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妄图借助美国支持称霸亚洲,最终陷入两面作战困境,广岛、长崎核打击成为民族历史创伤。 当前日本若追随美国采取激进举措,后果将更为严重——二战时期日本本土未完全沦陷,而当前其防空识别区需依赖美军战机巡逻,战时自主防御能力显著不足。 国际社会的反应印证了石破茂判断的合理性,他于6月“亚洲的未来”论坛发言后,中国外交部表示“予以重视”,韩国则对日本的历史认知提出质疑。 韩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日本若真心反省历史,应首先正视慰安妇问题,而非仅作口头表态。周边国家的警惕态度,使日本军事扩张难以获得国际社会认同。 日本国内对军事扩张的态度存在明显分歧,石破茂的言论遭到右翼势力反对,自民党议员佐藤正久公开反驳称“明治维新是全体国民努力的成果”,但民间民调显示不同倾向。 《读卖新闻》7月调查数据显示,68%的日本民众支持“坚守和平宪法”,仅22%的受访者赞同增加防卫预算,反映出多数民众对战争风险的清醒认知。 与德国对比可见日本历史认知与发展路径的不足。同为二战战败国,德国彻底清算历史罪责,凭借工业实力与贸易合作成为欧盟核心成员国;日本则试图兼顾多重矛盾目标,既通过依附美国推进军事扩张,又希望维持经济大国地位,这种矛盾定位使其陷入被动。 2024年日本对华贸易逆差达320亿美元,若双边关系恶化,汽车、电子等支柱产业将遭受严重冲击。 石破茂的表态兼具政策警示与政治考量。作为日本政坛实力派人物,他对和平发展的趋势有清晰认知,2024年11月会见中方官员时便强调“坚持和平发展”,此次警示更是对日本军事扩张倾向的降温。 军事冲突一旦发生,国家存亡风险由全体国民承担,而政治人物的执政地位将首先受到冲击。 石破茂的表态揭示了日本军事扩张的现实困境。 在当前国际格局下,通过战争积累财富的时代已终结,依附他国谋求存在感亦非可行之路。 若日本执意忽视警示、采取冒险行径,或将应验石破茂的判断——军事冲突的核心风险并非胜负,而是国家存亡。历史已充分证明,和平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