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国人所料,中方刚把1200万吨美国大豆的订单递过去,美国就立马翻脸,通告全球要继续针对中国的301调查。 这操作简直把“出尔反尔”刻在了脑门上,把中美经贸那点虚情假意扒得一干二净!谁都知道这背后全是算计,哪有什么互利共赢,分明是美国拿豆农当筹码,转头就想变本加厉占便宜。 10月底的时候,中美刚在韩国釜山开完会,会上说得好好的要加强经贸合作,中国当场就给了诚意——承诺本季采购1200万吨美国大豆,未来三年每年还得买2500万吨,这订单算下来得几十亿美元,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要知道,那会儿美国豆农早就快扛不住了,2024年美国农业净收入直接暴跌25.5%,创下近二十年的低点,单是大豆收入就硬生生少了60亿美元。 到2025年10月,美国对中国的大豆装运量更是连续几周归零,中西部的谷仓堆得满满当当,有些年久失修的谷仓甚至直接被爆满的库存压塌了,那段时间社交媒体上全是大豆烂在地里的照片。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早在8月就给政府写过信,警告豆农正面临“灭顶的财务压力”,可华盛顿的决策层根本没当回事。 中方其实早就把美国的处境摸得透透的,毕竟中国拿下了全球60%的大豆贸易份额,想买谁的、买多少,主动权一直攥在手里。 2025年上半年,中国已经把从美国进口大豆的占比压到了35%,巴西凭借每吨比美国低21美元的价格优势,稳稳占了主导地位,阿根廷和乌拉圭也趁机抢市场,光是乌拉圭2025/2026年度对华出口就预计能到1000万吨。 换句话说,中方买美国大豆根本不是“刚需”,纯粹是想给经贸合作留个台阶,可谁能想到,订单敲定还没48小时,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就迫不及待跳出来,对着全球宣布要继续针对中国搞301调查,这翻脸速度比翻书还快,把“出尔反尔”四个字焊在了自己脑门上。 但如果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早有预谋。这位2025年刚上任的美国贸易代表,本来就是靠对华强硬起家的,2017到2020年当贸易代表幕僚长时,就全程参与了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操作,后来还代表美钢公司跟中国打贸易官司。 上任后他更是变本加厉,一边提议国会撤销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一边呼吁扩大出口管制,把飞机、传统半导体制造设备这些领域全加进去。 这次重启的301调查也没藏着掖着,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是想延续之前针对半导体行业的打压,甚至想把范围扩得更广,说白了就是拿了大豆订单的好处,转头就想在高科技领域变本加厉占便宜。 更讽刺的是,釜山会谈时美方明明也做了“让步”,说要把部分301条款的关税豁免延长到2026年,还承诺降低10%的“芬太尼关税”,结果转头就用实际行动把这些承诺撕得粉碎。 这种操作早就成了美国的惯用伎俩,之前2025年5月日内瓦会谈刚达成协议,7月斯德哥尔摩会谈还没散,美方就出台了十多项对华打压措施,当时中方商务部就忍不住吐槽“20多天20项措施,根本没诚意”。 这次拿了1200万吨大豆的好处,翻脸速度更快,48小时都等不及,简直把中美经贸那点虚情假意扒得一干二净。 美国心里打得算盘其实很清楚,就是觉得中国会顾及经贸关系不敢翻脸,也吃定了国内豆农没得选。可他们忘了,中国早就不是只能依赖美国大豆的年代了,巴西的大豆又便宜又稳定,阿根廷的豆粕供应也在跟上,就算彻底不买美国大豆,国内的供应缺口也能补上。 反倒是美国豆农,就算日本承诺买80亿美元农产品,跟中国每年2500万吨的采购量比起来,连塞牙缝都不够,想找替代市场根本是天方夜谭。 格里尔这些华盛顿的精英们,坐在办公室里算计着政治资本,哪会管中西部豆农的谷仓会不会塌,毕竟对他们来说,豆农只是选举时的票仓,用完了就可以扔在一边。 这波操作说到底就是一场明晃晃的算计,哪有什么互利共赢,不过是美国想把“拿豆农当筹码”玩到极致。中方给了真金白银的诚意,换回来的却是变本加厉的调查,这种出尔反尔的套路玩多了,迟早会把自己的信誉败光。 等到哪天中国彻底把大豆采购的阀门关上,美国的豆农们才会真正明白,华盛顿那些政客的翻脸比翻书快,可他们的饭碗,却经不起这样折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