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办法好!”女子网购衣服,买到手后发现衣服吊着一个很大的纸牌子,上面写着“拆

三事堂 2025-11-06 15:08:41

“这个办法好!”女子网购衣服,买到手后发现衣服吊着一个很大的纸牌子,上面写着“拆除不退不换”,看着非常醒目。网友:“这下看他们怎么占便宜!” 大家也都知道,现在网上有些人就爱占便宜,买来衣服穿两天了觉得不合适,又直接给退了。 这可把商家给弄惨了,这穿过的衣服,上面难免有点汗啊,化妆品啊,更别说有的人家里还养狗,宠物毛发都能找到。 商家这是卖也不是,扔了也不是,最后只能自己吃闷亏,全当倒霉。 河南郑州的服装店主王姐,提起恶意退货的事儿就一肚子苦水:“去年双十一,一天退回来八件衣服,七件都有穿过的痕迹!” 最让她崩溃的是一件香槟色连衣裙,买家收到货三天就退了,打开包裹时,领口的口红印、裙摆的褶皱印子清清楚楚,甚至内衬还沾着几根明显的长发——王姐家的衣服都是全新未拆封,根本不可能有这些。她找平台申诉,对方说“无法判定是否为穿着后造成”,最后还是被迫退款,那件裙子只能当瑕疵品低价处理,亏了一百多块。 这样的事儿多了,王姐实在扛不住,才跟风给每件衣服都挂上了“拆除不退不换”的纸牌子,还特意用加粗红笔写的,吊牌和衣服缝得死死的,拆了就会留下痕迹。“不是不想给大家退换,是真的被坑怕了!” 王姐翻着手机里的退货照片,满是无奈:有买家穿衣服去参加婚礼,沾了酒渍退回来的;有宝妈带着孩子出去玩,衣服上蹭了果汁和泥土的;更离谱的是有人把吊牌剪了换自己旧衣服上的,试图蒙混过关,还好王姐在吊牌上做了隐形标记,才没让对方得逞。 这不,杭州的小丽最近就遇到了这牌子。她在网上买了件通勤西装,拆开快递就看见那个醒目的纸牌子,瞬间有点纠结:“我是真怕不合身,但又不敢拆吊牌试穿,谁知道穿上会不会勒得慌?” 她翻了商品详情页,商家特意标注了“未拆吊牌、不影响二次销售可退,拆除吊牌一律不退”,还附了尺码表和真人试穿视频。小丽犹豫了半天,还是没敢拆,找客服要了更详细的测量数据,确认和自己的尺寸匹配后,才小心翼翼剪开吊牌试穿,还好大小合适,这才放下心来。 这事在网上一发酵,网友直接吵翻了天!支持商家的人占了大半:“早就该这样了!那些恶意退货的人太缺德,把商家当免费试衣间,别人的成本不是钱啊?”“上次我买的毛衣,退回来的明显被洗过,领口都松垮了,换谁谁不气?” 但也有网友觉得商家做法太绝对:“万一衣服有质量问题,拆了吊牌就不能退,这不就是霸王条款吗?”“有些衣服不试穿根本不知道合不合身,尤其是版型特殊的,总不能让消费者为不合适买单吧?” 其实网友的争论,戳中了网购行业的一个死结:一边是商家被恶意退货搞得焦头烂额,一边是正常消费者担心买到不合适的衣服没法退换。王姐就说,她从来没拒绝过合理退货,上个月有个顾客拆了吊牌后发现衣服有开线,拍照片给她看,她二话没说就给退了:“我针对的是那些故意穿了退、糟蹋衣服的人,不是真心有问题的顾客!” 可问题在于,怎么区分“恶意退货”和“合理退换”?这事儿光靠商家单方面标注,确实容易产生矛盾。 有做电商运营的朋友透露,现在恶意退货已经形成了“灰色产业链”:有人专门买名牌衣服,穿去约会、聚会拍照片,完了就以“不合身”为由退货;还有人批量购买衣服,穿几天凑够退货期限,再一起寄回去,商家核验不过来,只能吃哑巴亏。这些人的行为,不仅让商家损失了成本,还间接推高了商品价格——毕竟商家总要把损失分摊到其他消费者身上,最后买单的还是普通人。 但反过来想,“拆除不退不换”也不是完美解法。广州的林女士就吐槽:“我买了件衬衫,拆了吊牌才发现袖口有个小洞,商家说不能退,最后只能自己认栽。” 这说明商家的规则里,还得留出让步空间,比如明确“质量问题不受吊牌限制”,或者平台介入时能更精准地判定责任,而不是一刀切让商家或消费者买单。 说到底,这事儿的核心还是诚信。恶意退货的人,丢的是自己的信誉,破坏的是网购行业的生态;而商家也不能因为怕吃亏,就把所有消费者都当成潜在的“占便宜者”,该有的售后保障还是得有。平台更该发力,比如加强退货核验,对多次恶意退货的账号进行限制,让规则既保护商家,也不委屈老实人。 现在越来越多商家开始用“拆除不退不换”的方式自保,这既是无奈之举,也是对恶意退货行为的反击。但网购的本质是方便和信任,要是哪天买件衣服都得小心翼翼怕拆了不能退,那购物的乐趣也就没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三事堂

三事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