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突然宣布了。 据其社交媒体信息,欧尔班表态:匈牙利不让本国纳税人的钱替乌克兰买单,反对欧盟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作抵押为乌克兰筹资。有关“约4000亿美元”的数字,多为媒体提法,具体方案仍在谈。 欧洲圈子立刻紧张。欧盟内部近来讨论把俄资产的收益或作为担保,用于对乌长期资金安排,但成员国意见并不一致。 比利时首相德克罗多次提到成本分担,强调不能由少数国家承担全部压力。这与匈牙利的拒绝态度在节奏上形成呼应。 意大利媒体报道,国内对追加对乌支出普遍谨慎,担心财政压力加码。与部分成员要求加大支持相比,意大利更多强调账目公开和负担平衡。 法国公开强调人道援助与法律规则,但在预算层面的推进并不快。口头支持与资金落地之间,仍有不小的距离。 俄方方面,外交部多次警告,若动用俄资产将采取反制措施。涉资安排存在司法风险,一旦出现国际诉讼,责任如何分担是摆在桌上的问题。 按照现阶段的技术路径,讨论更集中在“用收益作担保、发行长期贷款”。数字、期限、利率等关键细节未统一,外界提到的上限规模仍属方案化。 2022—2023年欧洲经历能源价格大幅波动,通胀走高,家庭账单压力明显。新增对乌长期资金,对多数国家财政都是额外负担,欧尔班抓住的正是这一现实。 美国方面持续推动动用俄资产收益支持乌克兰,同时希望欧洲承担更多支出。资金来源与风险分配的拉扯,与欧盟内部分歧相互叠加。 金融层面,一旦动用资产,欧洲的法律信誉与金融稳定也会被外界检视。资金中心的可预期性下降,势必影响未来的资本选择。 回到匈牙利本身,欧尔班强调当前任期内将优先国内议题。匈牙利在预算与能源补贴上都有现实压力,选择收紧外部支出并不意外。 这场拉扯的关键不在口号,而在钱从哪里来、谁来掏、风险怎么分。没有明白账,就很难形成新的共识。 尊重产权、遵守规则,是各方能接受的底线。任何新工具都要在规则框架下运行,才站得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