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美元债,不稀奇! 所谓发美元债,简单来说就是发欠条借美元,债券到期后连本带息进行偿还。 从2017年到2021年,就5次在香港发行美元主权债券,每次金额也都大约在50亿美元左右。 所以本周在香港发行40亿美债,金额也不大,也并非罕见特例。 至于有些疑问和观点,比如:为什么不用人民币发债?为什么选在香港?这是不是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准备? 首先除了美元债,我们当然也发行人民币债,也会发行欧元债等。这都是基于多角度融资,面向不同市场促进交易的考虑。 我国是贸易大国,但国际货币是美元。定期发美元债,可以为其他国内机构(如地方政府、银行、企业)在国际市场发行美元债提供定价参考。有利于各领域在国际市场的融资。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在此融资自然便利,拓宽参与国际金融业务渠道,同时进一步巩固香港的金融地位。 至于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这条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发展,多渠道尝试,各方面成熟。所以此次发债并不是一次国际化路上的“猛攻”,更多是“渐进”路上的稳固一步而已。 当然这次发债亦有可喜,市场热烈响应投资者认购踊跃,认购倍数超过6倍,为近年来最高。 大家都知道,一个货币的背后支撑,是靠国家信用和实力。没有信誉和偿还能力,那么发行的债券就是废纸。 所以这至少表明,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实力和主权信用的高度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