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据媒体报道,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突然宣布了三项对美要求。 在最新讲话里,哈梅内伊点了三件事:要求美国切断对以色列的支持、撤走在中东的所有基地、停止干涉伊朗国内事务。这话分量不轻,直接戳在当前的矛点上。 巴林的第五舰队司令部还在正常运转,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和阿联酋的阿尔达夫拉基地也都保持活动。这些点位多年深扎,牵着海上通道和空中覆盖,美国要整体撤走,现实阻力很大。 伊朗这边,导弹与无人机力量近年扩充,公开演训密度在2020年后明显增加。区域紧张度升高的伊朗通过强硬表态巩固国内舆论场,这一步更像是对内发信号。 美军惯常的做法是航母打击群轮换、远程轰炸机远距部署,再加上各类预置物资点位。据公开信息,美国完全撤出中东的可能性很低,维持存在更符合它的惯例。 我们这边的商船航线调整就很直观。红海、阿曼湾的通行在最近一两年更谨慎,企业把风险评估放在第一位,这直接受中东局势影响。 和这种务实做法对照,哈梅内伊把调门拉高,更多是稳住国内支持面。据媒体分析,这种表态能在短期内形成一致意见,缓一缓内部压力。 2023年至今,驻伊拉克和叙利亚的美军多次遇袭,火箭和无人机成了常见手段。美方通常采取有限反击,控制范围,避免扩大碰撞面。 以色列与加沙的冲突带来新一轮军援,美国加码的趋势清晰。要求“切断支持”,和当前做法是反向的,落地难度很高。 撤走基地意味着海上通道和能源运输的保障链条重构,这不只是美国的事,多国都盯着通行安全。这层现实掣肘,决定了动作不会简单。 再看海上护航这块,自2008年底起,我国护航编队长期在亚丁湾执行任务,目标就是护航通畅。通道稳定,才有稳定的外贸和供应链。 把话说满,是一种姿态。伊朗向内解释“敢硬”,更容易形成统一口径,对外则为谈判空间预设边界。 局面不会因为就改写,关键还是看各方在海上、在空中、在岸上的具体动作。谁敢动真格,谁就会把盘面往自己那边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