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巴西沉没了巴西大豆价格攀升至650美元/吨,这让巴西大豆商欣

巴斯历史集世界 2025-11-06 11:30:27

一夜之间,巴西沉没了 巴西大豆价格攀升至 650 美元 / 吨,这让巴西大豆商欣喜不已,他们笃定中国对大豆需求旺盛,此前已敲定 800 万吨的大豆订单。 巴西这帮豆商怕是偷着乐早了,真当中国的 “刚需” 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他们瞅着手里 800 万吨订单,又盯着 650 美元的高价,估计盘算着把过去几年的利润都捞回来。 毕竟现在正好卡在巴西、阿根廷旧季库存快空了,新季大豆还没熟的空档,市场上能立马发货的好豆子少得可怜,自然敢坐地起价。 再加上前两年巴西产区遭了几次极端天气,产量忽高忽低,更让他们觉得手里的货成了香饽饽,认定中国离了他们的大豆就玩不转。 可他们压根没琢磨明白,这小小的大豆,在咱们这儿牵的是 “油瓶子” 和 “肉盘子” 的大神经,真要是被动挨宰,民生成本的链条早就跟着晃了。 中国每年要进口的大豆可不是小数目,8000 多万吨的量摆在那儿,其中近六成得从巴西拉回来,这些豆子七成要送进榨油厂,变成家家户户炒菜用的豆油,剩下三成磨成豆粕,混进饲料里喂猪喂鸡喂奶牛。 换句话说,超市里的食用油价、菜市场的猪肉鸡蛋价,都跟巴西大豆的价格勾着边。 但真以为巴西一涨价,咱们就得跟着买单?手里的储备大豆可不是摆着看的。之前阿根廷那边政策一变,国际大豆价一天涨了 5 个多点,按说国内豆油得跟着涨两三块钱一桶,结果全国重点城市的豆油价愣是稳在 68 到 72 块的区间没动。 秘密就在国家定向投了 150 万吨储备大豆,价格还比国际市场价低 8%,直接够国内榨 15 天油的,榨出来的 120 万吨豆粕也直接送进了养殖厂,豆粕价稳稳按住,生猪饲料成本没涨,猪肉自然也没跟着飘。 巴西豆商盯着订单笑的时候,可能没算到中国手里有这么个 “价格稳定器”。 而且这些年早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了,巴西虽是主力供应方,但也不是唯一的。阿根廷的大豆早就能补上来,去年 9 月光阿根廷就占了进口的 9%,俄罗斯、埃塞俄比亚这些新兴供应国也开始往中国运豆子。 之前美国大豆因为关税和质量问题,进口量都降到零了,咱们的总进口量照样创了同期次高,就是靠 “巴西主导、多国补充” 的路子撑着。现在巴西涨得狠,大不了把后续订单往阿根廷、乌拉圭那边挪一挪,犯不着在一棵树上吊死。 国内的大豆产能也在悄悄往上走,这两年产量连续超过 2000 万吨,自给率比几年前提高了 4 个百分点。 虽说这点量还不能完全替代进口,但至少让国际市场不敢再把 “中国需求” 当成铁板一块的涨价理由。要是巴西一直硬扛着高价,市场上难免会冒出 “中国可能减少进口” 的预期,到时候绷不住的反而是他们自己。 更关键的是,连需求端的依赖都在慢慢松绑。以前饲料里豆粕占比高,现在都在推低蛋白日粮技术,加点开氨基酸,既能保证牲口营养,又能少用豆粕。 菜籽粕、棉籽粕甚至昆虫蛋白这些替代原料也在铺开,慢慢构建起不那么依赖大豆的蛋白供应体系。需求端的口子一收,进口压力自然小了,巴西豆商手里的 “刚需” 牌,威力早就没那么大了。 巴西豆商可能还抱着老印象,觉得中国十几年前依赖美豆时被动过,现在转成依赖他们,照样能拿捏。 可这些年的布局早把主动权攥回来了:手里有储备能稳短期价格,渠道多元能绕开单一供应方,国内增产能改长期预期,需求减量能降进口压力,每一步都是冲着把 “油瓶子”“肉盘子” 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来的。 再说了,巴西自己的成本也在涨,国内运输费、人工费蹭蹭往上走,全球航运价也没下来,这些成本最后都加在豆价里,他们自己的利润空间其实也没那么大。 等明年 1 月巴西新豆一上市,供应上来了,价格说不定就得往下走。到时候再看那些盯着 800 万吨订单偷乐的豆商,怕是得笑不出来了。 说到底,巴西大豆涨价这事儿,看着是中国 “刚需” 撞上了供应短缺,实则是全球粮贸里的一场博弈。巴西豆商想靠短期缺口赚快钱,却没看清中国早把应对的棋布好了。 这 “油瓶子”“肉盘子” 的安全,从来不是靠别人赏饭吃,而是靠储备、靠渠道、靠自己种、靠技术替代一点点攒出来的底气。 巴西这波涨价,顶多算是给咱们的粮食安全防线做了次检验,想真的卡住脖子,还差得远呢。 参考资料:新浪财经《200万吨大豆烂港!巴西赌中国离不开它,却忘了中国早握3张王牌》

0 阅读:26
巴斯历史集世界

巴斯历史集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