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国女翻译刘禄曾在美国访问期间,突然发现一名美国男子一直盯着她看,几

玉尘飞啊 2025-11-06 11:24:14

1979年,我国女翻译刘禄曾在美国访问期间,突然发现一名美国男子一直盯着她看,几分钟后,这名男子情绪失控,直接冲到她面前,猛地抓住了她的手! 这场跨越时空的重逢,藏着战争里最动人的人性善意。那年刘禄曾刚从东吴大学毕业,放弃留学报 名参加志愿军。她英语出众,被分到第九兵团敌工部做翻译和审讯工作。 朝鲜的冬天能到零下三十度,营地设在破败体育馆残垣里。寒风卷着硝烟穿帐篷而过,她要面对来自多国的战俘。光是搞懂各国军事建制和术语,就花了不少功夫。 十九岁的詹姆斯・伯特纳,是那时的战俘之一。他本因偷车要坐牢,被美军以“免刑”诱骗上战场。刚被俘时,整个人阴郁又充满防备。 一次伯特纳突发高烧,战士发现后立刻报告。刘禄曾赶去查看,没多问就请来军医,还叮嘱好好照料。志愿军那时连后勤都难保障,却从没亏待过战俘。 还有回,一个年轻战士玩笑似的刮了伯特纳鼻子。刘禄曾正好路过,当即制止了这个动作。她告诉战士,哪怕是战俘,人格尊严也得尊重。 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战俘营里,志愿军帮他们建管委会。甚至特意去北京、沈阳买乐器,让他们组管弦乐队。打球输了也不较劲,只说要体现人道主义。 停战后,伯特纳被遣返回国。他离开军队,开了家餐馆,彻底告别过去的漂泊。战俘营里的尊重,让他成了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刘禄曾后来也转业进入外交系统,1979年,她随吴贻芳博士带队的代表团访美。走进那家餐馆时,完全没料到会遇见老熟人。 伯特纳却在她进门时就认出了她,二十多年过去,记忆里温婉坚定的身影没太大变化。他盯着看了许久,终于忍不住上前抓住她的手。 指尖的颤抖,泛红的眼眶,胜过了所有话语。从冰天雪地的战俘营,到灯火通明的纽约餐馆。二十多年光阴,磨不去那份跨越敌我的善意。 这场重逢像座桥,连起了战争与和平。当年的举手之劳,成了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力量。这大概就是人性最本真的温暖所在。 战争里的仇恨容易被记住,可善意更该被珍藏。那些不经意的尊重,往往能穿透硝烟留到最后。你觉得战争中最动人的善意是什么样的?欢迎留言分享。 信息来源: 人民网——志愿军翻译刘禄曾:停战夜隔山喊话美军士兵

0 阅读:465

评论列表

东方拂晓

东方拂晓

2
2025-11-06 14:53

怎不让人感叹:和平、发展是人类社会永不过时的主题曲!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